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思考范文
2017-08-08 01:2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思考范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在
[摘要]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广大农民是消费市场的主体,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难以有大幅度提高的形势下。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质量来扩大消费市场需求,已成为开拓农村市场,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消费质量;农民;农民收入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农民消费质量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的农业生产开始逐步与市场相结合,农民收入相对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问题也开始逐步被重视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建设新农村,不仅要促使农民的全面增收,还要健全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由此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来提高农民消费质量,进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一、消费质量的内涵及提升的体现
“消费质量即社会提供国民消费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消费质量的提高,不仅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反映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效益的体现。消费质量提高的主要体现是:
1、消费环境和谐。消费环境是衡量消费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处的特定环境,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依托。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消费环境和谐表现在:自然环境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环境基础为导向,实现绿色化、生态化、无污染化,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社会环境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基础,实现人文化、道德化、法制化;文化环境以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科学化、健康化、创新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消费结构合理。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吃、穿、住、用、行的各种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是生存、发展和享受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是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合理。
3、消费方式科学。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享受服务的方法和形式。它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狭义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科学是指:第一,消费的方式理性化,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消费,不盲目迷信,不铺张浪费。第二,消费方式多样化,即变以往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方式为物质、精神双消费的科学方式。第三,消费方式自由化,即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消费,通过消费,使心理、情绪快慰,精力充沛。
总之,消费质量提高应集中体现在:消费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每天正常所需要的营养,并且营养平衡,确保人的身心健康;消费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全方位的需要,确保人的智力、体力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消费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条件下的经济能力相适应,与我国资源特点相适应,有利于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国的经济资源,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消费既能体现社会公平,又能体现劳动效率,还能体现合理的消费差距;消费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