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建议范文

2017-08-14 05:3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建议范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国民收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调整建议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总收入的分配状况。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中,主要是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关系和居民内部分配关系。从总体上看,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体现效率的要求;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节,着重解决社会公平和发展的问题。从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看,存在比重不合理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
  
  1.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偏低。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资金流量表显示,2005年,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企业、政府、居民三者分配比例为26.95%、14.8%和58.25%。以发达国美国为例,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占GDP的份额平均是73.5%,政府和企业的收入份额基本都是13%。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国民收入格局当中,居民收入所占的份额理应要高于发达国家。
  2.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向政府倾斜。在国民收入的两次分配中,初次分配更倾向于效率;再分配应更倾向于公平。初次分配中收入差别过大,既有悖于社会公平,也损害市场效率,必须由政府通过再分配进行有效的宏观调节,弥补社会公平的“市场失灵”和初次分配的缺陷。
  3.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偏高,且未体现制度外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总体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政府占比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5年的 23.8%,企业占比由1998年14.4%上升到2005年16.2%,而居民占比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5年的60.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政府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占比在1998年达到17.3%的低点后,其增速持续多年远高于GDP增速。
  5.黄金发展阶段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我国高于美、日。我国2003年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后 ,与同样是黄金发展阶段的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政府无论是在初次分配中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还是在再分配后所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即使不考虑制度外收入),均是偏高的 。
  6.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的增速不协调,不稳定。从我国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结果即可支配收入看,政府、企业、居民各分配主体收入的平均增速并不协调。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间的分配关系2005年为23.8:16.2:60.0,与2002年相比,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4.6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收入比重分别提高3.3和1.3个百分点。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1.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政府所占比重上升,居民所占比重下降,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国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定量。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政府所占比重上升,居民所占比重下降,必然导致居民收入相对减少、支付能力相对减落、消费需求相对降低。
  2.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意愿、消费需求差异大,总体居民消费需求不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低,但因收入不高导致支付能力低、消费需求不高;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支付能力也相对较高,但因未来指数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导致他们的消费意愿不高而储蓄意愿高,因而总体的居民消费需求不高。
  3.行政垄断行业的职工与其他行业的职工相比,收入水平、消费需求悬殊过大。因为市场准入限制形成的一些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民航等垄断行业部门,凭其垄断地位,占有并支配优势资源,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本部门职工高收入,其职工的收入(最高者年薪几十万元)水平、消费需求也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职工(最低者年薪不上万元)。行业职工收入过分悬殊,将导致低收入职工心里不平衡与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上一篇:民有经济的定义与本质管窥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