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范文

2017-08-16 05:13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范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
     [摘 要] 《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立联系的书,在这本书中,瑞士两位学者深刻揭示了收 入、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本文运用这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我国现行 经济政策(主要是收入政策),并提出一些的见解。
  [关键词] 幸福;收入;经济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幸福是个“非科学的”概念,它仅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近几年来,情形有所改变,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衡量所表达出来的主观福祉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从而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问,我们可以称之为幸福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两位瑞士学者—布伦诺·S·弗雷和阿洛伊斯·斯塔特勒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他们的著作《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立联系的书,在这本书中,他们深刻揭示了收入、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
  
  一、幸福在经济学中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何谓幸福?”这个问题与人类一样古老,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还是政治学,甚或是每都有他自己的定义,因此幸福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但是布伦诺从怎样获得幸福,即从幸福这个定义的不同区分法来讨论两个关于幸福的极性概念: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主观性幸福可以通过问卷来获得,即在一个问题(单项)或多个问题(多项)所组成的全球自我报告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对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指数,在每所显示的指数背后是一个认知性过程,就是他或她在其他人、过去经验和对将来的期待进行比较后而对幸福所作的评判。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具体做法是从不幸福到幸福分成多个区间,如1分为不幸福,然后逐渐递增,10分为最幸福,用坐标进行衡量,看各分值的分布情况,从而对人们的幸福水平作出评判。如图1所示:
 
  (图1 1995年美国生活满意度,数据信息来自World Values Survey 1995-1997,ICPSR 2790)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大多数人都表示,他们相当幸福,只有很少的人报告说自己是不幸福的,而且只有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低三个分值组。美国人对生活的满意平均分值为7.67。
  客观性幸福是一种生理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衡量脑电波记录来获得主观的福祉,客观幸福衡量方法与具体的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表示幸福程度的技术性程式,是以生理性、时刻性作为判断的基础。因此,客观性幸福评估的是的情感水平,有相当的精确性,而主观性幸福不如它精确,因为那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认知过程扮演着主要角色,它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采用的是主观性幸福这个概念,它考虑的是人们的幸福对所处的环境的依赖性,社会对照在这种研究中非常重要。布伦诺和阿洛伊斯认为经济学对幸福有三个评估的标准,首先它是居于内部,不是客观的;其次,它考虑对于幸福的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影响;第三,它是对全部生活领域的幸福进行评估,并不局限于诸如满意度或健康等某个特定区域。因而,对收入、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当然经济学不可能孤立地研究幸福这个问题,它还得综合考虑诸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不过,笔者在本文有限的篇幅中不可能研究的那么宽泛和深刻,仅运用这本书中关于收入与幸福的积极相关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我国现行经济政策(主要是收入政策)。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经济与幸福的关系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更高的收入会导致更高的幸福水平。各种研究也向人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例如,图2所展示的是20世纪90年代51个国家8万多人关于主观幸福的比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收入与幸福之间的这种积极关系。总体上讲,富裕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这种相关性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万美元(1995)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裕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是很低的,但是那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的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尽管在一些收入较低的国家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满意分值,但这仅是一些特殊的案例。因此布伦诺·S·弗雷和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在总结各种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证据有力显示,满意度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升高。
    上一篇:住宅用户满意度测量的实证研究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