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效应研究
2017-08-24 05:10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欠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开发区已经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最具
摘要:开发区已经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而它的土地来源通常是农村土地,因此调查了解开发区经济发展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反映耕地转变为非农利用效率最为直接的途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地非农化 经济效应
0 引言
开发区已经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而它的土地来源通常是农村土地,因此调查了解开发区经济发展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反映耕地转变为非农利用效率最为直接的途径。目前阜阳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区7个,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两种类型,其中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成立最早的开发区,创办于1992年,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尽管开发区是应时而生,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多种原因,此后八年间开发区建设几乎没有启动,错失了许多机遇,直到2001年以后,许多开发区才真正启动。下面本文就2004-2007这四年阜阳全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状况(见表1)作具体分析。
1 阜阳市开发区基本情况分析
1.1 园区占地面积大幅增加,但建成率逐年下降 2004年,阜阳全市开发区的区(园)占地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到2007年已扩大为98.3平方公里,增加61.6平方公里,面积增长了1.68倍,而建成区面积则是由2004年的14.5平方公里增加为2007年的28.9平方公里,增长了0.99倍,园区建设滞后于占地面积的扩张,2004年园区建成率为39.5%,2007年下降到29.4%。
1.2 园区总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随着占地面积的扩张,开发区的总人口数也快速上升,2004年开发区总人口数为78691人,2007年增加为140634人,人口增加了61943人,增长78.71%,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35%。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开发区居民的身份也有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2004年开发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2.06%,2007年该比重减少为60.39%,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是与安徽省其他城市开发区相比,阜阳市开发区农业人口比重仍然偏高。
大学排名
1.3 园区入驻企业快速集聚,以工业企业为主 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开发区有企业289家,到了2007年增加到569家,企业数量增长了96.89%,入驻企业中工业企业数量增加,2004年有工业企业182家,2007年增加到457家,工业企业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62.98%,上升到2007年的80.32%。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开发区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规模以上企业还较少,主导产业集群规模不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支撑力较弱。
1.4 园区吸纳劳动力能力仍不强 2004年全区有从业人员57370人,2007年有从业人员83586人,从业人员数量增加26216人,增长46.7%,平均年增长率为13.63%。在全区从业人员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有平稳增长,2004年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18632人,2007年增加为30756人,增长了12124人,增长65.07%,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17%,2007年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全区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为36.8%,工业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全省其它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7安徽省开发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的69.06%,可见阜阳市开发区在吸纳劳动力能力方面仍较弱。
2 阜阳市开发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