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样异位胰腺的诊治分析(2)
2013-07-26 01:25
导读:3 讨论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其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人们普遍承认的发病学说有如下几个:①迷路学说,即胚胎时期背侧和腹侧胰原基随着原肠上段
3 讨论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其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人们普遍承认的发病学说有如下几个:①迷路学说,即胚胎时期背侧和腹侧胰原基随着原肠上段旋转过程中,一个或几个原基保留在原肠壁内,随原肠纵形生长而将胰腺始基带走,形成异位胰腺[3]。②胚胎返祖学说:少数异位胰腺可发生在肺、纵隔或其他少见的远离部位。③细胞种植学说:脱落的胰腺原始细胞种植于各部位,导致各部位出现胰腺组织。④胚胎转
化学说:其他部位的原始细胞转化成为胰腺细胞,继而发育成为异位胰腺。临床上50%的异位胰腺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被称为隐匿型,其余大多数症状被伴随的病变所掩盖。由于异位胰腺具有分泌功能,胰液可以腐蚀所在部位粘膜,导致所在部位糜烂、溃疡、出血。
本病以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多见,26例病例中,12例最长径小于3.0 cm,另外14例最长径>3.0 cm,但均<5.0 cm。21例(80.7%)CT表现边缘不清,这与报道的异位胰腺超声内镜特征是一致的。异位胰腺具有以下5个CT表现:发生部位典型、病灶边缘不清、内层黏膜强化、长/短径(LD/SD)大于1.4、腔内生长方式。若上述5个CT 表现中有2个以上同时出现时,诊断特异性大于80%。由于此病可以发生癌变、出血、胰腺炎等等,因此在确诊以后要马上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样异位胰腺疾病在人群中很少见,其症状不典型,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提高检出率,在确诊后行积极手术治疗。
文献
[1] 代鸿, 黄秀川, 李涛. 20例易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J].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 2(5): 304-307.
大学排名
[2] 李桂萍,安永胜. 胃和十二指肠异位胰腺X线造影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2): 215-216.
[3] Kim JY, Lee JM, Kim KW, et al. Ectopic pancreas: CT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differentiation from smal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nd leiomyoma[J]. Radiology, 2009, 252(1): 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