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及某些个性特征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催化剂”,而患病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身患肿瘤不仅意味着面临死亡,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治疗过程,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心理护理就是要通过人际交往,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对策,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肿瘤患者常存在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诊治过程的不同时期,肿瘤患者的心理一般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其中一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适应性的,而另一些有可能是异常的/适应不良的。掌握了不同阶段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就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心理护理。
1.1 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治疗后: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1.2 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2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
2.1 焦虑:
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