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2)

2014-07-18 01:09
导读:1.3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 安徽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临床上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由于生活环境及各种寄生宿主的

  1.3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 安徽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临床上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由于生活环境及各种寄生宿主的改变,而分化成为许多种类,成为人体寄生虫中最复杂的一种吸虫,世界记载的约有5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许多国家。
  Manson(1880)于台湾发现肺吸虫病人。应元岳(1930)在浙江绍兴发现2例病人。吴光(1936、1937)在安徽绩溪、歙县豹(pantherapardus)体内发现肺吸虫,1951年又报道在绩溪的石蟹体内查见囊蚴(中华医学杂志1951,37(8):680)。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64)在石台县七里公社采到囊蚴,感染动物获得成虫。安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0)用采自安徽休宁的肺吸虫囊蚴,注射入犬腹腔,4个月后解剖犬肺获成虫。1978年我们在岳西县采到数十只川卷螺和石蟹,分析表明安徽徽州地区有肺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1974年底,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黄山茶林场豹粪中查到肺吸虫卵,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又从豹体查到肺吸虫。1973~1978年经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市传染病总院医疗队、上海后方古田、瑞金、长江医院等单位的广泛调查,已知歙县、绩溪、宁国、旌德、泾县、祁门、广德、石台、贵池、东至、太平、青阳等12个县有肺吸虫病流行。
  1977年5月,上海后方瑞金医院儿科,收治1例来自安徽繁昌的7岁男孩,他们从痰中查出大量肺吸虫卵,可以说是安徽首例肺吸虫确诊病人,因为过去的病例报道,都是根据免疫学诊断。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在繁昌桃冲查出24例痰卵阳性病人。休宁县卫生防疫站于1980年,确诊一例住在县医院的9岁男孩痰卵阳性病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刘雪霞、杨大林、周德刚(1985)报告从安徽歙县坑口所采集的溪蟹体内检获卫氏、三平正和扁囊等三种并殖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获得成虫(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1):59),三平正与扁囊并殖吸虫,是否也能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样感染人体,待进一步研究。
  杜义木、徐筱鸥(1996)报道了1976~1979年旌德、宁国、休宁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鉴定为黑螺科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libertina),自然感染率为0.35%(56/16004)。第二中间宿主是长江华溪蟹、浙江华溪蟹、米虾(采自宁国)。华溪蟹的感染率为70.2%(536/763),感染度为20.4个/只,平均每克蟹感染3.13个肺吸虫,最高的一只蟹体内检出444个肺吸虫囊蚴[3]。安徽徽州的肺吸虫保虫宿主是犬、猫、黄鼠狼、云豹、狼、水獭等[3]。生吃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32.7%(288/850);熟食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为10.52%(289/2746),提示阳性率高低与感染方式有关。
  1.4 棘口吸虫病(echinostomiasis) 是由于棘口吸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棘口科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苏门答腊、印度、泰国、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前苏联及我国。全世界已报告600多种,其中寄生于人体有20余种,我国有10余种。
  1.4.1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liliputanus) 最早由Loss(1896)在动物肠道中发现。在安徽动物体内发现亦有三十余年[4],但因其虫卵与常见的姜片虫卵形态颇似,易于误认,致使迟迟未被发现。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他们在和县陈桥洲调查发现人体感染率为13.4%(325/2426),其中男性为14.2%(176/1240),女性感染率为12.6%(149/1186),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犬的感染率为60%(21/35),猫的感染率为45.4%(5/11)[4]。肖祥等(1995)报道,经常喝生水的居民的感染率为20.1%,较不喝生水居民的感染率1.5%高12.6倍,主要感染方式是尾蚴直接经口(肖祥自身试验!),而囊蚴经口感染为次要[5]。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4.2 日本棘隙吸虫病(echinochasmusisjaponicus) 林金祥等(1982)首次报道国内人体感染病例。刘广德等(1982)于广西发现病例,吴德明等(1990)于江苏发现1例。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于安徽和县陈桥洲发现自然感染4例[4,6]。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