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

2014-07-18 01:09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
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与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吸虫病;绦虫病;棘头虫病;原虫病;流行

GeneralsituationofvarietyoffoodborneparasiticdiseasesandtheirendemicinAnhuiProvince
  【Indicativeabstract】 Strengthentheeducationforhealthandpayenoughattentiontofoodsanitationtocontrolendemicoffoodborneparasiticdiseases.
  【Keywords】 parasiticdiseases;trematodiasis;cestodiasis;acanthocephaliasis;protozoaldiseases;endemic
  随着社会大环境多种因素发生了变革,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在增多,流行范围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现综述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计15种,其中吸虫7种,绦虫5种,棘头虫2种,原虫1种及流行概况。
  1 吸虫病(trematodiasis)
  1.1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或称肝吸虫病(clanorchiasissinensis) 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由McConnel1874年首次从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内查见。日本小林晴治郎1910年发现鲤鱼科的淡水鱼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武藤昌治1918年发现纹沼螺为本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以后我国学者徐锡藩、唐仲璋等对中间宿主内容作了重要补充。梁伯强、杨简(1937)、侯宝璋(1955)对本虫的致病机理都有较深的研究。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有人认为Heanley1908年首次报告在我国发现本病病人[1]。1908年后还有几位国外学者在中国发现本病病人,例如,Whyte在潮州,Jeffrey和Day在上海,Cadbury1914年在广州,Vickers1916年在梧州均发现本病病人。目前有人报道,Boott1903年首先在汉口发现华支睾吸虫,但不能确证这是最早的发现记录[2]。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综合全省各地调查资料(李雪翔、杨兆莘、鲁乐泳1961年;陈庆伟、吴忠铭1989年;陈启仁等1986年;钟读敏等1990年;吴忠铭1991年;徐伏牛等1992年;吕大兵等1992年)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安徽省广泛存在,尤以淮北较为严重。淮北地处平原,沟渠塘内淡水鱼、螺类较多,厕所简陋,人粪容易入水。猫、狗、猪等保虫宿主,放养野外,据调查当地鼬、田鼠感染率亦较高。青少年从沟、塘中捕捉小鱼用菜叶、面皮、泥包裹烧成半熟而食,是主要感染方式。上述条件构成了华支睾吸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存在和循环。
  1911年Houghton在芜湖市于500例病人粪便中查出华支睾吸虫卵1例,但患者是江苏人,尚不能肯定在本省感染。安徽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最早是由宫崎一郎(1911)在芜湖市发现的[2]。他调查了当地1148名小学生,虫卵阳性者20名,阳性率为1.7%;检查29只猫,27只阳性,共检出虫体10244条。夏立照、李家泉、陈树仁(1961~1964)在合肥地区检查家猫33只,31只阳性,阳性率为94%,曾在一只家猫胆管内,检出成虫104条;夏立照、江宝 白令1994~1998年在合肥检查家猫16只,7只阳性,阳性率为43.8%,每只猫的感染度是2条至17条。分析原因主要与家猫吃到的生鱼机会较多有关。刘晓明、陈大林(1993)在市售猪肝内发现肝吸虫,感染率为11.5%(10/87)。
  1.2 姜片虫病(fasciopsiasis) 1843年Buski在伦敦航空医院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本虫,1857年Lankester描述并命名,1899年Looss确定其分类地位。Kerr(1873)在广州市发现首例病人;1893年浙江绍兴县被证实为本病的流行区。
  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但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诸省及台湾省。
  唐后俊、袁有赉(安医学报1962,5(1):10)在安徽省当涂县湖阳公社西峰大队,进行了姜片虫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感染率为51.2%(486/950),猪的感染率为74%。1979年我们对合肥郊区农民进行姜片虫病调查和治疗,感染率为18.5%(125/677)。(安医学报1980,15(5、6):27)。陈启仁、陈蓉芳(1984)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22.36%(72/322)。(皖南医学院学报1984,3(1):7)。王宗植(1985)报道皖南旌德县三溪乡姜片虫的感染率为9.1%(60/662)(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85,4:25):周锡芳、杨大林(1986)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19.73%(119/603)。(皖南医学院学报1986,5(2):121~122)。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