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医古籍中并无胰腺癌的病名,古代中医典籍的描述中,其类似于“伏梁”、“积聚”等疾病。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关于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古代中医典籍多认为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本病首要病因;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这些观点散见于《兰室秘藏》、《医门法律》、《张氏医通》、《儒门事亲》等著作。
现代著名医家多赞成这个观点。李忠[6]认为本病病因与饮食内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有关,因脾气不足而发病,进一步致气滞、湿阻、热蕴、血瘀、毒聚而呈一派标实之象,病久则气阴已虚而邪毒未尽。孙玉冰[7]、杨炳奎[8]等皆认为本病病位在胰,实系肝胆,发机为外感湿热毒邪,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气机不利,络脉不通,湿热毒邪与瘀互结,久留不去,积证成矣。周仲瑛[9]认为胰腺癌多为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不化水,湿热瘀毒互结引起。顾缨[10]、邱佳信[11]等认为脾虚是胰腺癌患者患病的根本,尽管有时有热毒、湿阻、痰凝、气滞血瘀等表现,但都是在脾虚基础上衍生而来。王庆才等[12]认为该病多由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
2 临床研究
2.1 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理论,靠四诊所得信息做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特色,对证处方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中医学精华之所在。王庆才等[12]以疏肝理气、健脾利湿、解毒抗癌、散瘀止痛为治则,药用柴胡、枳壳、郁金、干蟾皮、鸡内金、八月札等辨证加减治疗晚期胰腺癌13例,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平均生存期13个月。武迎梅等[13]观察口服金龙胶囊配合中草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21例,通过理气健脾、除湿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抗癌止痛,从而抑制了肿瘤的恶性发展,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医治胰腺癌需要医家长期经验的积累,对胰腺癌的分型往往并不统一。杨炳奎等[8]将胰腺癌分为4型:(1)湿热毒邪型:方用黄连解毒汤和茵陈蒿汤加减;(2)瘀积气滞型:方用莪术散加减;(3)脾虚湿热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排气饮加减;(4)正虚邪实型:方用参麦散、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68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52.94%,3年生存率19.12%。陆菊星等[14]根据杨炳奎教授的经验,将中晚期胰腺癌30例分为邪毒内攻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湿阻型和阴虚内热型4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不但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同时能使癌肿缩小,延长生存期。尤建良等[15]采用赵景芳之调脾抑胰方治疗4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后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其中最长者已超过6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刘合心等[16]将胰腺癌辨证分为湿热毒盛、脾虚瘀阻2型,主要采用“青一方”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30例中晚期胰腺癌,结果生存1~2年者18例,生存3年以上者7例,生存5年以上者5例。
2.2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由于胰腺癌病人多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状明显,为了减轻脾胃的负担,还经常采用以中药外敷即外治法来协同治疗。顾奎兴等[17]应用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胰腺癌的同时,外敷黑膏药(内有牵牛子和巴豆霜)局部外敷,发现不但腹胀腹痛明显减轻,同时黄疸消失,瘤体缩小50%。孙玉冰等[7]在内服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与调和肝脾之逍遥散治疗胰腺癌的同时,以乳香、白花蛇舌草、生蒲黄等适量研末,蜜、醋调敷于中上腹肿块外皮肤上。治疗后1年以上生存率86.36%,3年以上生存率为22.73%。治疗前后疼痛、疲乏、体重下降、腹泻等主症和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