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1)

2014-02-13 02:3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它从财务

[摘要]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综合性的业绩评价系统,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综合反映公司业绩,能够把业绩评价与业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业绩评价体系之一。然而,体系内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不同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并以企业成长阶段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次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为下一步进行业绩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权重
 

  如何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一直是管理会计理论和企业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业绩评价方法虽然具有易量化、可比性强等特点,但是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平衡计分卡把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等非财务项目引入业绩评价体系中,弥补了传统以财务指标为主进行业绩评价的缺陷,而且它是一个基于业绩动因的多元战略业绩评价系统,能较好地解决战略与业绩、指标与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平衡问题。然而,体系内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不同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并以企业成长阶段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各层次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为下一步进行业绩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一、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20世纪90年代由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提出,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战略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从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业务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学习和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4个方面来综合反映公司业绩,充分揭示了业绩产生动因,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滞后与先行指标及外部与内部业绩等各方面的平衡,成功地将企业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业绩评价指标是企业各方面业绩的具体化。指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全面的原则。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能全面、系统并相互联系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一方面,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影响企业战略目标或竞争优势形成的各个主要方面,以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指标项目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从而使指标体系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综合评价。(2)灵活可操作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应当容易理解,有关数据容易收集,这样所设计的指标能够在实践中较为准确地计量。(3)易量化和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应当尽量可以数量化,尽量避免非数量化的指标。同时,指标设计时要注意指标口径、方法的历史动态及指标在空间范围内可比。
  根据以上原则及平衡计分卡4个方面的内容,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笔者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表1)。
  
  二、权重的确定
  
  (一)企业生命周期及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影响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立、成长、成熟、衰退4个阶段。由于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战略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每一阶段需要注意不同的变量。而且对各阶段进行业绩评价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也应该不同。根据各阶段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指标体系,就可以使公司管理当局在适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改善公司竞争力。各阶段战略重点及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二)基于AHP的业绩评价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Pittsburgh大学运筹学家Thomas 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