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国并购新趋势及其宏观背景(1)

2014-02-16 01:09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跨国并购新趋势及其宏观背景(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 摘要: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相比这
内容 摘要: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相比这次呈现出新特征和 发展 趋势,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 分析 ,有助于洞悉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对我国 企业 并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第五次并购浪潮 新趋势 原因

从19世纪末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由此造就了大批大型、超大型企业,但是,在二战之前,并购大多发生在一国国内企业之间。二战之后,这些企业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又纷纷举起了跨国并购这个武器,先后曾发生过四次并购浪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 经济 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跨国并购能够绕过东道国的投资限制和贸易壁垒,迅速进入并占领其市场,因此跨国并购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1994年以后全球跨国投资中,跨国并购超过新设项目—“绿地投资”。据UNCTA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1998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4,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7,200亿美元,增长80%,2000年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高达11,438亿美元。据著名 金融 数据公司Thomson Financial最新统计报告显示, 200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并购总额(包括已宣布但未最后成交)高达1.2万亿美元。有学者称此次并购浪潮为并购 历史 上的第五次并购浪潮,首先发轫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发达国家。可以说,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 着世界上各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影响着全球生产体系和经济格局。对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分析 研究 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指导我国企业的经营战略。

跨国并购新趋势

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发展 中国 家增长迅速
跨国并购额的90%以上发生在发达国家,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并购也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占FDI流入量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10%提高到 目前 的3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跨国并购类型主要是横向并购
这次并购浪潮中并购额的70%和并购案数量的50%来自横向并购,其次是混合并购,1999年混合并购占跨国并购总数的27%,最后是纵向并购。但近来纵向并购有上升之势。

跨国并购行业发展趋势
跨国并购的产业仍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制造业的并购份额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呈上升趋势。1999年服务业占60%,制造业占30%。制造业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如:化工、电器机械和汽车。服务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电讯、金融和商业服务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跨国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R&D全球化
控制关键技术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攻城掠地、取胜对手的法宝。跨国公司加大对世界范围知识、专业人才和技能的追求,促使跨国公司海外R&D支出占总R&D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海外分支机构数量相应不断增加。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的R&D支出的增长速度,1997年美国该比率由1985年的6.4%上升到10.5%;1987-1997年外国公司在美国的附属公司的R&D支出费用增加了3倍,数额由65亿美元上升到19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1.6%以上。

国家间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迅速发展
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使大公司不再在所有技术领域保持尖端优势,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共担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和风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求,采取战略联盟方式作为彼此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双赢”方式,尤其在高新技术行业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业。如美国的IBM公司与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共同开发电脑芯片,IBM与微软联合开发软件。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企业危机种类概述(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