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企业管理的“疑难杂症”(4)
2015-05-22 01:10
导读:我们经常会员工不要跳槽,要感情留人,要事业留人,可是今天的时代,人力资本是越来越社会化,你不能埋怨员工跳槽,你应该埋怨自己,为什么别人不
我们经常会员工不要跳槽,要感情留人,要事业留人,可是今天的时代,人力资本是越来越社会化,你不能埋怨员工跳槽,你应该埋怨自己,为什么别人不跳到你那里?你教育员工“不为5斗米不折腰”,那么50斗呢?今天的时代没有任何人会为追求高薪而心生惭愧。没有任何人愿意穷,困难在于你自己无法让别人变富,因为你没有象样的人力资本和象样的人力资本管理能力,你必须拿出有竞争力的待遇。一贫如洗不是境界,企业家的境界在于能够让员工获得与能力相应的报酬和价值认同。不能用假、大、空来迷惑我们的员工。时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大企业之所以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并留住人才。联想控股集团为了
招聘和保留维持企业强劲发展的关键人才,于1年半前推出了员工持股方案。联想集团的执行董事马雪征解释道:“我们之所以推出员工持股方案,是希望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我们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来。”尽管很难准确评估这一措施的效果,但据马雪征介绍,这一方案对吸引人才加盟该企业很有帮助。
4、企业文化没有个性
可以看到,企业文化漫天喊,但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组织本身所具有的许多有形或无形的特质——如风格、特色、
规章制度、行为模式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为企业内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和遵循的共有价值观。企业文化本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甚至需要血和泪来凝结的,而非照搬或追风。别的企业说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你也说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社会上风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你也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现成的,必须是独特无二的。没有一家企业文化的概括是能够从别的企业当中直接移植过来的,可以借鉴,但不可能移植。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的企业界,真正优良的、有其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非常少。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还不到时候。它需要时间积累,需要沉淀,需要一个企业内的上下互动、贯通和浸润。需要与客户、同行以及社会的磨合、反思和交流。现在有太多的中国企业空喊企业文化,这是泡沫和水分,是偏离正常态的。张瑞敏说“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的”,这种企业文化的理念便是独特的。柳传志在联想的电梯上写着“请不要在别人的背后说三道四”,这是他在创办企业的过程当中由衷发出的呼喊。它今天形成了“联想人”那种埋头苦干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企业文化也是极其个性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文化甚至比有形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因为它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对它的培育更困难,它也更值得真正的企业去追求和精心栽培。
所以,中国企业应当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米不够水来凑”,而应该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建设自家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适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打造,而一旦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你便将能“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成为一个不怕搏击市场风浪的时代“弄潮儿”!当然,对这样的企业,我们今天更多的只能是在期待——它还在成长中!
5、信誉危机
目前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面临信誉(信用)危机,而商界更为严重:虚假广告铺天盖地, 假冒伪劣产品成灾,企业间的三角债、恶性逃废债现象十分严重,各种合同和消费欺诈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据专家估计,目前发生在中国的欺诈案件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30%。而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更让人吃惊,仅1998年,全国就有68.4%的消费者受到了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流传着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但这种说法在中国有时似乎并不灵,甚至成了“傻子”的代名词,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似乎一再向人们昭示:诚实就是低能。2001年企业界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人们集中领略了企业的诚信是多么的可怜!“郑百文”的上市资格是企业包装和中介机构“审计”出来的;“银广夏”7.45亿元的利润是由被称之为“经济警察”的师事务所造假造出来的。另外,“亿安”的100元股价神话及其崩溃、中天勤等一系列会计师事务所造假案,甚至连三九集团、科龙电器、蓝田股份、东方这样业绩优良的知名品牌公司都因此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和处罚……,这我们还能相信哪家上市公司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整个2001年的时间里,呼唤诚信道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