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企业管理的“疑难杂症”(7)
2015-05-22 01:10
导读:“国际化”是一种大势所趋,它并不是什么物化的、有形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一种价值定势。我们应当在提“国际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
“国际化”是一种大势所趋,它并不是什么物化的、有形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一种价值定势。我们应当在提“国际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开发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力争“人无我有”,以特色取胜。世界一体化,其最大的商机在于优势互补,而不是“同业竞争”。我们的优势产品是什么?我们又需要补什么?这是需要我们很好考虑的。
8、“公司”综合症
令人遗憾地是,近些年的中国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者是私人家族企业——其“‘公司政治’综合症” 正以令人绝望的深度和广度泛滥成灾。
没有哪个中国企业家会公开谈论公司内部的政治,更不会承认自己热衷运作“公司政治”。他们嘴上经常说的是那些管理、国际惯例、市场等等东西,而事实上他们所思与所想完全是另一套“规则体系”。中国企业家中的大多数恐怕在治理公司若干年后都会惊觉:自己经常翻阅而且会不由自主进入掩卷深思状态的往往是政治类书籍。不少老板的书柜里最多的是毛泽东点评某某的书籍和《曾文正公全集》之类的经史子集。几年前,在中国官场被相当多数的官员们追捧的小说三部曲《曾国藩》,不也同样在中国的企业家中间风靡一时吗?
“公司政治”,说到底,就是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运营活动中,不论是处理内部人际关系,还是向外投资扩张,不是按科学管理的“牌理”出牌,而是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和盛行官场上的政治权谋和伎俩。而“公司政治综合症”则是由“公司政治”的出现和泛滥导致的公司组织内部的种种扭曲的、阴暗的、暧昧的文化现象。何焰先生在《公司政治—MBA必修课》一文中把“公司政治”的具体表现为:创业者现象VS大哥级副手、投资收购陷阱与投资空壳、接班人与站队的学问、外来和尚、空降兵与ERP迷局等现象,并指出:这种“公司政治”必然导致企业员工们精研“位置、角色、火候、尺度”的官场处世八字箴言,奉行“不是去做正确的事情!”“而是要把事情做正确了(揣摩老板意图)!”的理念;“前任的阴影”式的权利文化和人物文化 ;朋党论等等“公司政治综合症”现象流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何焰先生对中国企业 “公司政治” 运作现象的揭露,向我们点明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但也极为令人鄙夷和愤慨的企业现实。笔者认为,中国企业 “公司政治”现象是一个十分独特复杂的“中国企业管理之谜”,它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糟泊的传承和“供氧”;有已严重失范的当今文化氛围的携拥和包容;有几十年“政治运动”的流毒和惯性;有中国人(企业员工)明哲保身、趋利避害人生的迎合和助长;,也有中国企业家自身源于扭曲年代的成长经历形成的阴暗心理和超强“自卫意识”的作祟。有学者指出:中国文化是一个“大酱缸”,再好的制度和办法在其中一经“漂染”,肯定是本色难见,怪味熏人。中国企业 “公司政治” 运作现象,恰是科学规范的西方企业管理制度,经过中国文化这一“大酱缸”的 “漂染”后的结果。
当然,奢望 “公司政治”现象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法制状况下、在今天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在今天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心理状态下完全消失,那恐怕是天真和危险的。但作为一个对自己的企业负责任的、希望它健康良性的企业领导人,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基于一己私念主动地、刻意地去营造它、助长它。 要把对它的约束和治理,放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营造“坚持诚信,注重信誉”的公司形象、自我提升个人人格修养、保持“平常心”的思想高度来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自我道义期许,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不应该失去这一传统!
书目:
1、 企业战略四个结构的探讨 本贴由vbnm于2003年11月09日14:29:43在〖◆黑马乐园◆〗发表.
2、 有钱有闲有空间——北京“新贵”是怎样炼成的 谭琴 《东方企业家》 2004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