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意识——明清秘密教门滋生和发展的沃土(5)
2015-07-25 01:20
导读:有病很难医治,那就要寄希望于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强体健身上面了,更何况有了强壮的身体还可以保家卫院,不受人欺负。在这一方面,秘密教门同样想到
有病很难医治,那就要寄希望于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强体健身上面了,更何况有了强壮的身体还可以保家卫院,不受人欺负。在这一方面,秘密教门同样想到了。?
除了清水教教首王伦教授弟子习练气功健身以外,嘉庆年间山东一带的八卦教分支离卦教也以习练武功见长,其办法是:“用药薰洗,吃符运气,学会不怕刀剑。”[12]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山东当地的民风,也从精神上满足了老百姓健体强身的需要。
秘密教门的以上做法,也是吸取了中国民众意识中热心助人的传统美德和强身健体的内容,并加以发挥扩展,从而使得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秘密教门中来。
三、民众意识和明清秘密教门的相互作用对的
(一)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迅猛
明清时期,是秘密教门迅猛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明中期以后,秘密教门更是发展迅速,根据一份统计资料,从成化到隆庆(1465-1572)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教门武装起事达到45起,其中千人以上有12起;从万历到天启年间(1573—1627),50年中教门起事达到32起,千人以上的7起。[13]
从教门的种类来看,到了明代的中后期,也不仅仅限于白莲教一种,新的教门教派不断出现,明朝中后期成了教门大发展时期。对于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些教门,都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比如罗教、黄天教、闻香教和弘阳教等等。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礼部奏请“禁左道以正人心”时,列举了当时盛行的八种教名:“一名涅盘教,一名红封教,一名老子教,又有罗祖教、南无教、净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皆讳白莲教之名,实演白莲教之实,有一教名便有一教主,愚夫愚妇转为煽惑。”[14]而到了天启年间,这种较大的秘密教门数目整整翻了一番,有十六个之多,[15]这还不算那些较小的名不见经传的教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门的活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单单局限于起事造反,而是出现了很多以传教为生的世袭家族,例如山西的李福达家族、直隶滦州石佛口的王森家族,皆父传子,子传孙,延续数百年之久。
从教门发展的地理分布看,也是全国各地都有,从者甚多,仅闻香教在山东一地的会众,就有200万之多。[16]在这种环境下,教门的经卷也流传开来,比如罗教的经卷《五部六册》,在明代就多次刊印,光是版本就有20种以上。并有号称临济正宗的兰风、王源静等的补缺注漏,以《金刚般若经注解全集》(即《
开心法要》刊行于世[17],并企图混入《大藏经》中,弘阳教则借助太监的资助刊印了大量的经卷。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的迅速发展,除了其特定的原因之外,和明清时期民众意识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时期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明清时期,社会已经发展到封建社会的晚期,各种矛盾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社会黑暗、吏治腐败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中国社会的结构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切为秘密教门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秘密教门的产生,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原因,比如明清时期的环境、宗教环境、民众受极低的文化环境、自给自足的环境等等,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成熟的民众意识为秘密教门创立提供了精神支持。
那些教主在创教和传教的时候,无不利用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例如在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担心前途没有把握、期待有“神人”能够保证他们在灾害出现之前,不发生危害他们安全的灾难;而灾难一旦发生,则企盼灾难尽早结束。
秘密教门就是利用农民的这种心态,向他们宣称劫难就在眼前。乾隆五十九年,湖北的西天大乘教宣称,山西平阳府王家庄有一块大石,一日大石头忽然裂开,内有“一日一夜黑风起,吹死人民无数,白骨堆山,血流成河”的字样,只有入教,熟读西天大乘教的经文,才能幸免。[18]面对如此可怕的场景,秘密教门开出的药方是只有入教才能得救。乾隆末年八卦教则宣称,入了该教,可以消灾免祸,不但今生获福,来世必得好处。如此等等。?
中国大学排名 秘密教门开出“美好”“实用”的药方,对于那些生活没有保证的农民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民众意识有很多,他是下层民众为了在恶劣的条件下能够继续生存的精神支柱,反过来说下层群众的精神物质需求也反映在民众意识的内容里,比如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祛病健身的需要即生理需求,追求权力的
政治需求和追求改变生活窘况的金钱需求等等,都是通过民众意识反映出来。秘密教门的教主在创教和传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下层群众的这些需求,再杂揉上儒释道三家的部分内容,开出许多虚幻的承诺,切中下层群众的心理要害,教门遂得以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