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盟模式研究(1)
2017-08-13 02:0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盟模式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本文论证了中小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并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论证了中小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并分析了中小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联盟的必要性,提出了自主创新联盟的三种模式:纵向创新联盟模式、横向创新联盟模式、动态网络联盟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联盟模式
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国家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我国目前自主创新的重任更多地是落在了大型企业的身上了,其实,中小企业也应该重视自主创新。
在美国,中小企业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与大企业相比,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风险和费用,通常超出中小企业的能力范围。但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创新求存的动力也大,同时其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美国企业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美国学者曾对某阶段进入市场的635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小企业创新数量多于大企业2.5倍,创新产品市场化速度快27%,大量高新技术项目也多出自中小企业。
在我国,有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中小企业的力量不容忽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力。
中小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联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和资金,导致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不足,这就意味着一旦自主创新失败,会使企业巨额投资难以收回,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企业运作资源的能力较小,技术商业化能力较弱,短期内很难开辟新的技术市场和收获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以实现自主创新的投资回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以上制约自主创新的因素存在,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主创新,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贻误战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主创新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联盟是通过组织的外延和创新,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各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知识资源的开发与优势互补,从而创造新的能力,更新和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联盟打破企业内部的封闭状态,可以汇集联盟各方的核心资源优势,增进知识的流动,获取交叉知识,从而弥补本企业资金、设备和人员的不足,使开发的技术成果超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将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向新高度。而且,降低了创新费用,加快了创新的速度,降低了失败的风险,在短期内直接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机遇。此外,由于有多个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可以减少每个企业承担风险。通过自主创新联盟,充分发挥互补互助的优势,将自己掌握的部分技术实现共享,这可使中小企业从相关技术和标准化的整体自主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创新的“看家本领”,形成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逐步进入规模化、集聚、平衡与联盟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的模式
自主创新联盟的优势来源于知识的整合能力,而知识的整合是在一个特定模式中形成的,因此,要使自主创新联盟能够发挥作用,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联盟模式。自主创新联盟的模式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纵向创新联盟模式
纵向创新联盟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构成的创新联盟,如图1所示。该模式与企业和合作方的市场地位、竞争地位有关。与用户合作,企业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而创新。与供应商合作时企业成为用户,企业让供应商明确创新需求,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创新所带来预期利益。这种形式可以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减少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