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世界工厂。而近年来有一些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成本日益上涨,加之人民币有可能对美元升值,对全球制造商而言,中国是否仍具竞争力?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低附加值的出口业务将可能被迫转移到别处,而面向国内市场、高附加值的复杂性消费类产品则将直面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一项对于在华运营的制造型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出这些企业是如何快速地学习在这个变化的大趋势中继续保持其竞争力的。
近期发生在中国的一些不确定和冲突性事件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帮助。拿高科技领域举例,谷歌和中国政府之间令人不快的针锋相对,以及作为“自主创新”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出台新规,要求高科技产品销售企业必须包含中国知识产权,都令外国企业感到不安。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仍有很多因素让中国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与其他一些低成本国家所能提供的条件相比,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综合优势:成本低但技术先进、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基础设施,技术和监管环境有所改善,生产技术和加工流程也更为完善。
中国3月份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似乎使得人民币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升值。而这一单月 72.4亿美元的逆差也显示出中国国内市场正在迅速扩张。在消费品方面,汽车进口的增幅名列前茅,比2月份时增加了170%。
中国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的未来前景对很多企业而言都极具诱惑力。根据美国商会和管理咨询顾问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近日公布的《2009-2010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在接受调查的202家企业中,有将近83%表示将业务放到中国的首要动力就是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这一比例相对于2年前调查显示的71%又进一步上升。
除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之外,中国还有一些优于周边某些低成本国家的优势,比如政治稳定。几年前,很多企业都试图对冲风险,采取“一个中国加另一国”的战略,也就是同时在中国和另外一个邻近国家开展业务,它们之中有很多选择将泰国作为业务基地。然而眼下那里发生的政治冲突对当地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稳定的货币一直以来都对提高可预测性帮助甚大,便于进行预算、降低成本。两年前开展的同项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上升是被调查企业最为担忧的问题。但在那以后,中国政府的政策已经证明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另外,美商会的研究还发现,“虽然中国工厂普遍仍处在执行创新生产实践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周边一些低成本国家,此类精益技术和工艺更为缺乏。” 论文代写
科尔尼咨询公司(ATKearney)合伙人、制造业专家林莲云(Lian Hoon Lim)表示,另外一个诱人的因素则是“集群效应”。中国的“三大”集群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从香港至广州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及邻近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在这些地区,企业能够获得“技术熟练的劳动力、经验丰富的本地管理人才、原材料和组件供应,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林博士表示:“如果考虑以上四个因素,再环顾一下亚洲各国,包括次大陆,你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国家不是缺少这个要素,就是缺少那个要素。”
人力问题
然而中国仍在继续与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项挑战做斗争,那就是:吸引和保留员工。经济危机造成的出口需求下降意味着出现冗员、劳动力市场火爆程度有所降温。但是截至2009年底,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好,劳动力再次出现短缺。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数据展望”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主要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幅超过了供应增幅,这是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的第一次供小于求。结果就是,生产方不得不提高工资,以吸引工人。
博斯公司总监李昕晖(Stephen Li)指出,“不断提高的成本和不断紧缩的劳动力市场正迫使企业考虑其他选择,以开展其低成本、出口型的业务。”
美商会的研究发现,和两年前相比,中国2009年的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以及劳动力易得程度的竞争力都有所下降。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