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EVA的集成本钱系统及在资产配置中的应用研究(2)
2016-06-25 01:02
导读:二、集成本钱系统的应用原理 根据EVA的基本理论,当一个本钱对象(产品、工作、客户或服务)能够以高于其全部本钱的价格出售时,那么从经济上来说是有
二、集成本钱系统的应用原理
根据EVA的基本理论,当一个本钱对象(产品、工作、客户或服务)能够以高于其全部本钱的价格出售时,那么从经济上来说是有利可图的。换言之,一个本钱对象在经济上要有利可图,就必须能够弥补其全部本钱:直接经营本钱(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经营本钱(如治理用度、租金)和资本本钱(使用资本的本钱)(陈华亭,2004)。
1、 经营本钱的计算。
直接经营本钱由于具有明确的回属对象,因此,可以直接追溯至特定的本钱对象。
间接经营本钱的处理程序如下:
(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确定主要作业首先需要进行作业分析,作业分析可借助作业流程图进行,应跨越组织结构的界限和部分的束缚,一个部分可有多个作业,一个作业又可跨部分进行。完成作业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作业合并与分解,从而确定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2)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本钱库中。这一步的关键是确定资源动因,即决定作业中心资源消耗量的因素。明确了资源动因,即可根占有关资料计算资源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3) 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本钱分配到各个本钱对象。这一步分配的依据是作业动因,即决定本钱对象消耗作业量的因素。确定作业动因之后,即可根占有关资料计算作业动因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
(4)计算各个本钱对象的经营本钱将各个本钱对象的直接经营本钱加上间接经营本钱,即可得出其总的经营本钱。
2、资本本钱的计算。
本钱对象资本本钱的计算程序如下:
(1)确定企业资本总额。企业资本总额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得来的。一般的调整方法是从资产总额中减往无息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用度、应付税款等),即资本总额由股东投进的股本总额、所有的计息负债(包括长期和短期负债)及其他长期负债构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计算企业资本本钱率。企业的资本本钱率即是债务资本本钱率,权益资本本钱率的加权均匀值。
计算公式为:企业资本本钱率=债务资本/(债务资本 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本钱率 权益资本/(债务资本 权益资本) ×权益资本本钱率
(3)计算资本本钱。资本本钱即是资本总额乘以企业资本本钱率。
(4)将资本本钱追溯分配至本钱对象。关于资本本钱向本钱对象的追溯分配,最初有研究者以为应该将资本本钱先分配到每个作业,然后按照ABC的本钱计算程序,将作业本钱分配计进各本钱对象。后来,有学者提出了产品—资本相关性分析方法,直接将资本本钱追溯分配至本钱对象。例如,我们假定一个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品是在交货时付款,另一种产品是先交货,然后开出一张票据。在此例中,公司由于第二种产品的应收账款而发生了用度。假定公司有10000元的应收账款,资本本钱为8%,那么800元的资本本钱就要被追溯分配至第二种产品。
3、集成本钱的计算。
计算出本钱对象的经营本钱和资本本钱之后,将二者相加即可得出该本钱对象的集成本钱即完全本钱。
三、集成本钱系统的应用条件
ABC与EVA的集成本钱系统是针对作业本钱法对资金本钱的忽视而进行的,所以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型的公司,尤其是资金本钱很高的公司,在应用时要留意以下应用条件:
首先,公司必须是已经实行作业本钱法的公司,公司的生产流程已经按照作业本钱治理的要求进行了改进,可以适应作业本钱法的要求。
其次,集成本钱系统是否具有进步本钱信息质量的潜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本本钱与经营本钱的比较情况。假如资本本钱相对于经营本钱比重很低,则在计算产品本钱时即使纳进了资本本钱,对进步本钱信息质量的作用也不大,当本钱对象的资本本钱不能忽视时就应该考虑采用集成本钱系统。我们通常用资本本钱占经营本钱的比率来判定,国外的经验性标准0.1,即当资本本钱与经营本钱的比率大于0.1时,就应该考虑采用ABC与EVA集成本钱系统(陈华亭,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