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比较的探讨(5)
2016-07-10 01:11
导读:建立总体层面的会计理论体系,需要对以上各种会计理论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实践性,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全面性,反映会计全部内容
建立总体层面的会计理论体系,需要对以上各种会计理论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实践性,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全面性,反映会计全部内容;系统性,揭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要素;国际性,鉴戒国际上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性,有利于指导实际会计工作。
笔者以为,根据以上选择原则,需要从会计学总体层面、会计是信息与治理的系统和会计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会计对象出发,来构建总体层面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按照会计理论的性质与作用,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三部分。
会计基础理论或会计一般理论,是以
哲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运用会计学和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领域会计运行规律的理论。它包括:会计环境;会计对象;会计本质(会计性质);会计目标;会计学等。会计基础理论的特点是普遍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体现会计的基本规律。
会计应用理论或会计行为理论,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运用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的理论。它包括: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会计治理;会计方法等。会计应用理论的特点是特殊性、可变性和实践性,体现会计的具体规律。
会计体制理论,是关于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职员、制定会计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理论。它包括:会计组织;会计职员;会计规范等。会计体制理论在性质上与会计应用理论相同,其特点同样具有特殊性、可变性和实践性,体现会计的具体规律。
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体制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会计基础理论是指导,依据会计基础理论指导实际会计工作和建立会计体制;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会计体制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据以建立和健全会计体制,保障会计活动的正常运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会计学总体层面上探讨会计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会计学;二是确定会计学的发展方向;三是探索与发展新学科;四是建立会计学科新体系。
二、西方会计理论体系
(一)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会计定义
对会计的熟悉是形成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点。会计定义是对会计熟悉的集中体现。对会计的不同定义,或对会计定义的不同理解,相应形成不同的会计理论体系。对会计的熟悉有一个过程。
根据1941年美国权威会计专业机构——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名词委员会发表的第1号《会计名词公报》,对会计所下的定义是: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具有财务特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并说明其经营成果的一种技术。这个会计定义曾经被引用很多年,并被会计界知广大会计职员所接受。
随着决策论和信息论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有了新的阐述。根据1966年美国会计理论权威机构——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所下的定义,扩大了会计的内容和职能。其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过程,借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可靠的判定和决策。从上述定义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对会计本质的熟悉有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会计定义中更明确地阐述出会计的目标,即会计是为报表使用者制定决策服务,提供制定决策相关的信息;二是会计信息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它所提供的不仅限于财务信息,而是提供经济信息。
1970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其第4号说明《企业会计报表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中,对会计所阐述的定义与上述定义相类似,即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它的职能是提供有关经济单位的数目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的信息),借以制定经济决策。会计原则委员会所谓的“数目信息”的范围,不仅宽于“财务信息”,而且也宽于“经济信息”。另外,它说明了会计信息是为制定经济决策服务,而并不限于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服务。从上述会计定义的发展变化过程来看,说明了会计职能在不断扩大。但这种对会计本质的解释,并未被整个社会所接受。这是由于在西方社会中,有很多专业职员的职务是提供制定经济决策所需要的数目信息,但他们并不是会计师。例如,财务分析师、市场调查研究专家和运筹学专家等,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编制企业经营计划和猜测等方面,他们的能力超过会计职员,并且有逐渐替换会计职员的趋向。他们以为会计职员仅应负责编制会计报表,确定产品本钱和计算应纳税额,这个观念与会计的新定义有着相当大的分歧。 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