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探讨(4)
2017-08-07 01:09
导读:【参考文献】 [1] 栗立华.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初探.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论文.2004,(4). [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之赞助机构所组成之委员会,著.马秀如,译.内
【参考文献】
[1] 栗立华.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初探.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4).
[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之赞助机构所组成之委员会,著.马秀如,译.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民国八十七年六月.
[3]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8号.2000,(12).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4] 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5,(2):24~31.
[5] 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研究,2003,(8).
[6]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会计研究,2008,(3).
[7]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www.mof.gov.cn,2008,(5):12.
[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8]7号.www.mof.gov.cn,2008,(6):12.
[9]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08]7号.www.mof.gov.cn,2008,(6):12.
[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www.cicpa.org.cn,2008,(7):1.
[11] Six Years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Are We Better Off? William J Dodwell. The CPA Journal. New York:Aug 2008. Vol. 78,Iss. 8;pg.38,6p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