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方法分析(2)
2017-08-08 04:02
导读:2. 以掩饰经济交易事实操纵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交流的主要渠道,但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和上市公司,尤其是经营方面存在的
2. 以掩饰经济交易事实操纵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交流的主要渠道,但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和上市公司,尤其是经营方面存在的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时总是想方设法“偷工减料”,对一些重要项目不做披露,或者尽量遮掩,使报表使用者无法获得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详尽信息。上市公司自由度过大,甚至避重就轻,对关键信息遮遮掩掩,从而使年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谓以掩饰经济交易事实来操纵会计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3]。比较常见和典型的掩饰经济交易事实的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告披露不及时
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于为内部交易和操纵会计信息行为创造了良机。国家有关信息披露要求中对公司招股
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披露事项都做了严格的时间规定。但实际上,在被证监会处罚的58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会计报表披露不及时。
(2)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
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由于会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同时列入会计报表的各项信息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决策者如果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会计报表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以及会计报表不能提供的资料,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上市公司出于操纵会计信息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对以下重大事项隐瞒或不按规定披露。
大学排名 ①委托理财。上市公司将大量由募股、再融资获得的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回流到一级和二级市场去追求利润,由于相当多的资金有时间周转的限制,投机炒作便成为主要的运作方式。这种现象带来的财务隐患令人担忧。
②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由于改制不彻底,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企业关联关系复杂,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现象屡见不鲜。在占用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方式如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占用等,在这里仅指直接形式的占用。。
③诉讼事项。诉讼事项也属于上市公司的重大不确定事项,一旦败诉,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④关联交易。这里所说的隐瞒或不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主要是通过隐瞒交易事实、隐瞒关联方关系或信息披露不规范实现的。
⑤或有事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的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仲裁或诉讼、债务担保、产品质量担保等。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或有事项上的相关信息披露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甚至有些采取回避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其中的担保事项,大多数上市公司更是讳莫如深。
二、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会计信息
1. 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操纵会计信息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销售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包括:企业以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不再对商品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控制和管理权,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其中会涉及到收入在哪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的问题。企业为了操纵会计信息的需要,往往对销售期间进行不恰当得分割,从而达到提前确认收入的目的[5]。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般来说,提前确认收入行为按其手法可分为以下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