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

2017-09-10 06:01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人员
[摘 要] 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人员队伍薄弱等原因,使高校的会计信息难以准确地反映真实情 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有效 地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工作。
  [关键词]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建议
  
  一、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由于高校会计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越来越表现出难于满足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出现失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局限性。(1)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采购设备、维修材料、图书及工程项目等发生的应付账款,因不涉及现金的支付而不记账,但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债务。一旦债务到期,如果会计信息未作揭示而未做好现金准备,费用又大,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相反,其他单位所欠款项、学生欠交学费等因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而不记账,既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高校的债权,也容易导致不能及时催收账款,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款项,不作支出记账;相反,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和应由上级拨入(下级缴入)而未拨入(缴入)的款项,不作收入记账;这都造成了收入、支出、结余不实。(3)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全貌。如应付未付工资、设备磨损、房屋折旧等实际已经发生,但没有现金流动而不记账的情况。使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事业资金的运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基建支出不能完整地反映财务信息。高校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基建会计两部分,分别核算经费资金和基建资金。随着高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贷款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的弊端愈加明显。(1)混淆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的列支范围,不能真实反映基建项目的价值。在目前会计制度下,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建造支出在基建财务核算,建设期内的贷款利息支出却由学校财务支付。使“基建支出”账面反映的金额小于实际投资金额,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基金项目的价值。(2)基本建设资金单独核算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由于正在建设项目的投资支出不在学校财务的账目中反映,基建项目完工后,只有办理了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和固定基金账。这往往会形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多年不入账等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3)资产负债表不能正确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由于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基建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帐目上,学校的账目和资产负债表不体现基建融资贷款数额。但基建贷款将来必须由学校财力来进行归还,这就形成了两套账和两套会计报告。不能统一反映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同时也容易忽视基建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原值而不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的损耗不予反映。其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净资产不实。由于对房屋和建筑物以及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基金”反映的净资产严重不实。第二、教育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第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后勤企业要有偿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这就提出了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问题。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无法体现,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就难以确定,后勤企业的成本核算、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将受到影响。
上一篇: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