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语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培养良好的语感品质能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而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中学英语教材,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反复示范—模仿;创设全方位的语言教学环境三方面对积累学生的语感素材作了探讨,以供英语教学参考。
关键词:语感;语言文化知识;示范—模仿;语言环境
语感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神秘、玄妙、扑朔迷离、难以捉摸的东西。其实,语感是学习者的语言直觉或语言习惯,是语言主体对语言客体的直觉感知和直觉判断,是学习者在言语实践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熟悉所学语言的语音、语义、句型和语气等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定式和创造发挥的技能。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假设人脑中存在一个来自遗传并为人类所独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此基础上,接触具体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直觉语言知识,能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句子。在日常生活中,语感强的人,听别人谈话能抓住其要领,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语言表达自如流畅。故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高年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重语感在学生语言交流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遇到难以用语法讲解清楚的问题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揣摩,感知、理解,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语感素材的积累问题。
一、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总结学习经验,积累语感素材。
语感能体现出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灵敏度、准确性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总结学习经验是积累学生语感素材的前提和基础,积累语感素材又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才能够准确灵活地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
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应全面抓起:首先要精读课文,熟读或背诵精彩的段落。教师应从各种文体的材料中精选出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直到把理解了的语言材料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然,一种感觉。这样,学生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和阅读揣摩后,逐渐理解了英语材料中抽象的情态、语气等语言要素,从而形成一种语言定式并加以创造发挥。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的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弄透背熟,真正消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
二、加强示范—模仿,感知语言内涵;强训口腔位置,养成语言习惯,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本是语言教学的两种方法,而在实际运用中,视为一种方法的两种形式,以表示其作用上的相互依存和彼此促进。模仿是以示范为前提的,是示范的延续活动,也能体现出示范的效果。它是学习外语的必用技巧,应用于外语教学的诸方面(张正东,1999)。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根据示范—模仿的内比规则和类推原理,以外国人的录音、语音语调、言语范型、书法文体、句型典例等作为示范,让学生跟着准确地进行模仿,遇到困难时,带头模仿给学生看或听,以减少学生的模仿困难,增强模仿信心,提高模仿效率。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音、形、义结合,多方面的进行示范—模仿,如发音兼示嘴形,拼读兼示音缀表,读词兼示实物,念句兼示动作表情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听说教学中,示范—模仿法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初生婴儿学说话时,全凭听来模仿母亲的声音。笔者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以语言的交流为主线,本着实用和易模仿的原则,精选出课文中最常见、常用的句型以及内容精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中国学生口语特点的会话进行示范,让学生跟着由慢及快,由易及难,准确地进行模仿训练,体验感知语言内涵,自然形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譬如模仿 People of quality know everything without ever having been taught。首先出示例句兼录音,教师带头模仿给学生听,然后学生跟着录音慢速地模仿,应体会发音的位置、停顿、节奏、语音、语调等话音技巧,突破句子中生词、重点词的语音障碍;其次,快速准确地模仿,练说,背诵。第三,学生分组相互练说,直到脱口秀,成为智多星为止。最后,组织个别学生在全班模仿示范,并通过录音进行比较评价,纠正错误。但是,示范—模仿不是一种机械活动,而是一种伴随思维和能力培养不断变化的复杂活动。教师要对学生的模仿经常进行分析,并改进示范方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