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论语, 作为最重要的儒家学说的记录。长期以来翻译对于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尤为重要。因为,在文化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方法,在各种方法中去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描述的意境与背景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事情。熟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西方传递中国文化,让外国学者学习和了解儒家学说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 Key Words
文化翻译: cultural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论语: The Analects
一个关于论语的文化翻译研究
1. 论语的简介论语, 最具影响力和持久力的中国杰作,也被称为论语, 孔子的论语,或是儒家学说,它的辉煌史早在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得以体现。它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政治, 哲学, 文学, 艺术教育和思想品德, 论语是最早的,最可靠的在人生,圣人的教学。论语,是作为儒的基本圣经,被他的弟子所汇编,论语记录着圣人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举止。
2. 关于论语的语义翻译理论为了收窄直译与意译的差距, Peter Newmark 提出了两种翻译模式, 就是交流翻译和语义翻译。前者结合了适应的好处, 意译, 和地道翻译, 而后者包含的优点是字对字的翻译,文学翻译,忠实翻译。
根据交际翻译的理论,就是要求翻译者尽他全力去翻译源语言文化到所要的语文化。当移植一篇文章到另一文化背景时, 应该努力使读者理解所指的意思,和分享原著的共同观点。 总的来说, 一个交际翻译就是校平器, 更简单, 更清晰, 更直接,更常规,符合一个特别注册的语言,倾向于一个欠额翻译, I.E使用更一般的。然而, 對于语义翻译, 它尝试去渲染, 而第二语言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与原本的语义意境比较相接近。一个语义翻译倾向于更加复杂,更加详细,更加集中,和追求比较接近语境的意思。但它容易造成超额翻译,比原来的比较详细,更包括它的内在意思。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 论语中术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互动,因此文化差异让翻译起了重要的作用。Eugine Nida(2001:82)说, “两种文化的主体比语言更加重要。” 几乎每个部分的生活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社会制度文化的发展史,和宗教习俗。所以每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和文化负载词。论语不仅是一个哲学工作,而且是一个反映社会的文化作品,而孔子的历史则是家喻户晓的。
3.1 专有名词的翻译
“专有名词指的是人物,生物,地方,机构,物体或一个独立文化社会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有单数的参考。” (Newmark) 所以论语中的专有名词这部分将分为两及种方式:人名,哲学上的意义。
3.1.1 孔子的名字
因为论语主要是以谈话的形式来叙述,所以去分辨不同的人所说的话是很重要的。通过整篇文章,我们会介绍孔子大部分的作品。因此在论语里大多数密切的表达需要正确翻译,就是,“子曰”就是优先其他名称。看到各个分开的 ‘子曰’ 揭示如何不同翻译方法影响目标文本。Eg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版本1:孔子说: “学习和讨论他所学习的知识,这不就是一个乐趣吗?”
版本2: 主说: “不断勤奋和应用不是个乐趣吗?”
在中国古代, 人们将男性称呼为“子”,就是常常跟随姓的,例如“孔子”。中国人明白“子”指的是“孔子”,但他的解析还有很多不同:“孔子”和“主”。叫“孔子”就是“Confucius”与西方传统相符。第一个版本是遵从交流翻译理论,把 “孔子” 渲染成为西方边缘的读者。相反地,中国人不是直接叫“孔子”,只是用一个字“子”来表达是他。这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第二个版本遵从的是语义转换规则,把 “子”渲染为“主”去表达“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关系来表达中国的文化。虽然这种语义翻译与西方读者的思维不同,但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内容,风格和原著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