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艰难的言说(1)(4)

2015-06-03 01:33
导读:口语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需要有教材作保障。陈鹤琴、盛振声参照《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根据儿童心理和生活,运用标
口语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需要有教材作保障。陈鹤琴、盛振声参照《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根据儿童心理和生活,运用标准口语合编了初级《儿童国语教科书》(1931,上海儿童书局)。1932年和1934年,叶圣陶编写的供小学初级、小学高级学生用的《开明国语课本》先后出版(中华书局)。这套教材立足儿童和日常生活需要,遣词造句可谓儿童说话作文的典范。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为编写具有口语和口语教学特点的教材积累了经验。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口语教学方法方面出现了不少专著。赵欲仁著《小学国语科教学法》(1930,商务印书馆),强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统一,说话和作文的同步训练。阴景曙编《小学说话教学法》(1934,上海大华书局)、王国元编《小学说话教学法》(1936,正中书局)分别就小学口语教学进行了专门论述。这在当时的语文教学领域,特别是对口语教学的施行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时期的后一阶段,口语教学和研究有一种退潮的迹象。1932年和1936年,教育部又两度修订、颁行课程标准。两个修订版《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虽仍有“养成用语体文和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的教学目标,但“口语练习”已“于课外行之”。在两个《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原有的本就不太明确的口语教学要求则已悄然消失。(三)低潮期(1937—1949)1937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对教法(包括口语教法)的探究日渐式微,但仍能依稀看出口语教学的运行轨迹。1941年,经过修订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颁布,其教学目标中有“教导儿童熟练国语,使其发音正确,说话流畅”,“培养儿童修己、善群、爱护国家民族的意识和情绪”的要求。这个标准虽未能在全国推行,但它不仅强调了口语及其教学的本体功能,而且有了对口语文化功用的关注,尤其是一系列颇具操作性的口语教学要求的提出,为今后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教材纲要依据说话、读书、作文、写字等四项编定。“说话”和“作文”保留了一以贯之的口语要求。1948年,《国语课程标准》颁布,它虽未及施行,但仍重视口语和口语教学。在中学阶段,口语教学则一步步淡出语文教学领域。1940年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虽仍把“养成用语体文及语言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作为目标之一,但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口语练习”已“行之于课外”。而在同年颁布的《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就已看不到关于口语教学的相关表述了。1941年拟订的《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保持此前对口语教学所持的态度。1948年的《修订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高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中,口语教学仍然被排斥在几大教学主题之外。这几部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口语教学在当时的边缘处境。关于口语教学的言说之声虽已极其微弱,但并没有停止。1947年,黎锦熙著《中等学校国文教读教学改革案述要》中,用“两纲四目”来论述文言与白话文的教学。其中关于白话文的“一纲二目”中,一纲指“白话文须与语言训练相联系”;二目为“一目:先须耳治。二目:注重朗读”。在黎锦熙看来,白话文接近口语,读出来的句子同人们说出来的话几乎一致,学生看得懂也念得顺;只是课文中所用的口语是加工过的,是美化、净化了的,所以学生要学习。而这种学习必得与语言训练相联系,在听和说上下功夫,使课文中那些美化、净化了的口语逐步影响、提升学生已经习得的原始状态的口语,这才算是真正发挥了白话文教材的作用。他进一步指出:“白话文以‘耳’治始,以‘目’治终,其成绩全在‘口’,口与‘手’相应,而白话文之写作进步矣。”[5](207)作者把口语置于语文能力的基础地位,跳出了就口语论口语的短视与肤浅,可惜黎氏的话在当时未被人们认真听取,更没有在教学领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同期,沈百英所著《小学说话课教材和教法》(1948,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一篇:The patrol systematically(1) 下一篇:英语教学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