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及优化幼儿英语的习得环境(1)
2015-06-26 01:0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努力营造及优化幼儿英语的习得环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通过对语言“习得”与“学得”的分析,指出“习得”在
摘要: 通过对语言“习得”与“学得”的分析,指出“习得”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阐明环境的优化对习得英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营造幼儿英语习得环境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习得;学得;优化、营造环境;幼儿英语
一、习得与学得 “习得”(acquisition)与“学得”(learning) 是
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eshen)认为:“习得”指学习者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即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地自然地掌握一门语言。例如,一个儿童生长在讲不同语言或方言的环境中,他就能听懂或会说这几种语言和方言。“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只有潜意识习得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学得”通常指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学习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悟和运用这些规则。有意识的学得只能起到“监察”作用,即在说或写的前后监察语言的输出是否符合语法。监察语言的输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2、把注意力集中在言语的形式上;3、知道相应的语法规则。人们常说 “为什么学了10多年的英语,就是说不出或者错误百出?” 这是因为人们在实际交谈中根本没有时间去监察自己的输出语言,而一旦用心去监察,语速便慢得让自己没信心说下去或者说满口的语误。 显而易见,学得的过程及其结果是“二费一低”:费时、费力、低效。而习得来的语言却能让人脱口而出。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记孩提时的儿歌(潜意识记下)远比老师让我们背诵的课文(有意识记下)要多得多,牢固得多。“学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而“习得”之于“学得”来说却是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模式。从儿童心理语言的发展特征来看,“习得”所具备的自然、轻松、无任务压力的学习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所以,“习得”应是首选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 二、语言环境的营造及优化是幼儿自然习得英语的重要保障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是不可能获得语言的。狼孩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狼孩从没有生活在人类的语言环境中,因此所获得的仅仅是一些狼能发出的简单的几个音符和狼叫声。近年来,在社会文化
心理学的影响下,国际早期教育界已经普遍认可了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观点,即儿童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各国教育界开始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创设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首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提出要“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美国的《教育指南》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待语言学习的环境”,强调情感性环境和学校的氛围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幼儿学习英语也需要语言环境。众所周知,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要让他们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学习外语规则有相当的难度,没有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强化,所学到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而不是一种语言能力。这样的知识容易忘掉,难以灵活运用,或在运用时不能提取出来。因此有必要利用习得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去学习。即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营造外部环境,促进儿童英语的习得,最终促进儿童英语学得。 三、如何优化及营造幼儿英语的习得环境? 由于受社会条件及年龄的限制,一般而言,幼儿园是能够营造英语氛围的唯一的地方。但从现已开展的幼儿英语教学活动来看,有些幼儿园认为唱唱几首英文歌、做做几回游戏、说说几句“hello”就是我们所要的英语习得环境,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只能只能算是热闹的外在的模仿学习,而不是沉浸的内发的语言思维学习(自然习得),最终的结果是抹杀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出克拉申所提出的“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呢?笔者想从教材、教法、幼儿园环境、师资等几个方面谈谈创设理想的英语习得环境的看法。 (一)幼儿英语环境的习得需要一整套适合中国儿童心理语言发展特点的声、光、图教材。 语言氛围的营造需要一整套的声、光、图材料,要有英语的故事,动画片、儿歌、游戏等等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各种教育素材。这些素材就汉语来说,是非常丰富的,但英语的素材,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几乎一无所有。好的儿歌、游戏以及其他语言教育素材的形成,需要在时间的检验中不断去粕存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所以,英语学习环境的造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社会上已经有一部分现成的英语声像教材出售,这些教材多是台湾、香港或是国外一些教育公司推出的,比较普及而且典型的有洪恩、迪斯尼等公司推出的VCD--教材,画面材料丰富,内容有趣,拟人化的小动物很可爱,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学习。但这些只是一个起步的探索,还是远远不够的。好的儿歌、游戏以及其他语言教育素材的形成,需要在时间的检验中不断去粕存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所以,英语学习环境的造就,任重而道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这些单纯商业化的教学素材,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二)语言环境的创设不应仅仅满足于二、三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应在全园开展幼儿英语活动,努力让英语学习与现实情景相结合,尽量营造出一个自然、真实、丰富的英语习得环境。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幼儿在情景中学英语容易理解其义,便于记忆和积极使用。孩子又是活泼好动的,在集体的情景教学中通过歌曲法、游戏法,让孩子学的轻松、愉快。因此,应拓宽原有的集体教学中模拟的语言情景,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直接学习,力求教无痕迹。英语的传授不应拘泥于二、三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而在孩子来园的一日活动中,在他们的生活、游戏、运动时直接穿插。孩子在学习、运用时会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相互学习。这种从单一集体教学形式向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向个体需求的差异性转变的好处在于允许孩子接受、使用英语的差异性发展,对在集体学习中领悟和接受力慢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压力,教师的教学也能进行个别
辅导。如在孩子的早操
音乐、体育锻炼中都用英语口令,让孩子在教师的肢体语言中直接了解其意,而后让能说的开口跟读、使用,由于每天重复,英语口令掌握早晚差异的存在不造成对某些孩子的消极影响。 在阅读图书活动中,不管是不是英语图书,都可结合画页上的内容,补充单词、短句的学习,对孩子的发音辅导也更有实效,因为反馈快。园区活动中还可以结合单词的巩固与丰富开设英语角,经常安排不同的主题内容;还可以结合近期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
化学习效果,可在园区内进行如下设计:1、Read together。用一幅剪贴画“树”标明其各个组成部分:roots, trunk, branches, leaves and fruit;还可对词汇进行归纳分类,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Our zoo(或 Lovely animals)(我们的动物园或可爱的动物):duck, goat, pig, cow, lamb, elephant, tiger, lion 等;或者Our fruits(我们的食物): apple, pear, banana, peach, orange,等等。这种“于无声处”的展示,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习得”效果。2、Let’s learn about… 这种展示可以补充课外知识,开扩学生的眼界,介绍许多生活常识及技巧。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一些剪贴画、剪报等资料作为素材来源,譬如,展示“Safety signs”,“Consumer symbols”,“How to cross the road?”等生活中常见标识符号,既可让儿童掌握基本常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常用词,如stop, telephone, exit, don’t walk, school crossing, bike route 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