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红色”与“黄色”词汇对比研究(1)(2)
2016-08-11 01:01
导读:③基本颜色词不能是那种仅能限定少数名词的词,如:“blond”只能修饰“hair”和其它少数几个词,因此不是基本颜色词。 ④基本颜色词必须是常用词,
③基本颜色词不能是那种仅能限定少数名词的词,如:“blond”只能修饰“hair”和其它少数几个词,因此不是基本颜色词。
④基本颜色词必须是常用词,如:“saffron”不是常用词,因此不是基本颜色词
根据Berlin和Key的观点,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涵盖在11个基本颜色词中。这11种基本颜色词是black、white、red、yellow、green、blue、brown、purple、pink、orange和 grey,它们组成一个等级系统。这一等级系统如下:[2][p.74-75]
black yellow purple
red brown green pink
white blue orange
另外,中国传统有阴阳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与其相对应的五种颜色为“青赤黄白黑”。
从以上可以看出,红色与黄色都是基本颜色词,并且是古代中国人所偏好的颜色。红色属于冷色调与暖色调之间,而黄色是黑色的外延属于暖色调。但红色与黄色在许多民族不仅是基本颜色词,而且还有许多联想意义。
二、红色与“Red”
(一) 英汉“红色”词汇的基本联想意义
所谓联想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暗示的概念和印象[3](p.228)中国是个崇红、轻黑、忌白的国家。内敛、含蓄的汉民族之所以喜欢张扬的红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民族。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生活,加速了先民对火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对红色的亲近感。由此可见,汉民族对红色的喜好历史久远,“红色”常让中国人联想到幸福、吉祥、兴旺、喜庆、热烈等等。
在英语国家,“red”也有象征喜庆、高兴、幸福,如a red--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从15世纪起,假日、节日和(基督教)圣徒节 (saints' days)在日历上均用红字标明。因此, a red-letter day 就引申为此意;] paint the town red(痛饮、大肆庆祝)来源于美国,其转义为节日里张灯结彩、粉刷一新、灯红洒绿、狂欢一场;roll out the red carpet(热烈欢迎,问候致敬)本习语源自《圣经》接待国宾或贵宾时,常铺红地毯迎接,以示隆重。但“red”的引申义在英语中贬多褒少,“red”常使西方人联想到残忍、灾难、气愤、潜在的危险、战争、死亡等。[4](p.183-185)
(二)“红色”与“red”的文化对比
在拉多(R.lado)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中,他指出:每一文化中构成模式的定型行为都有它的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分布(distribution)。它们构成文化对比分析的三个层次,但三者并不孤立地存在。这里分布不仅指词语可能出现的环境,而且指它们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这样,文化对比可以通过形式、意义和分布三者的关系进行:①、同一意义,不同形式;②、同一形式,不同意义;③、同一形式,同一意义,不同分布。以下我们将主要讨论前两种关系在英汉“红色”词汇对比中的体现[5](p.306)
1、同一意义,不同形式即内涵意义相同,指示意义不同
这里指的是英汉语中用不同的颜色词表达同样的意思。如“红茶”英语用“black(黑) tea”、“红糖”英语用“brown(褐色)sugar ”。同样是“茶”、“糖”为何在中西方表达各异呢?细分析一下,其实它们看似矛盾并不矛盾。中国人称“红茶”,主要是从其茶水颜色的角度看,而西方人用“black tea”是从其茶叶颜色的角度看。同样的,中国人称“红糖”是因其加水泡出来的颜色类似“红色”,而英语中用“brown sugar”是从糖的颜色的角度来看的。由此可见,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人们视角上的差异引起的。所谓视角是指观察问题的角度“Angle means position, point of view, approach”[6](p.17)而引起视角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民族在地理、思维、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引起的。因中西民族各种文化差异因素而引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a red cent—铜币、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brown bread——黑面包、 blue films —黄色
电影、the green eyed —红眼的、a drowned rat—落汤鸡、talk horse—吹牛、black eye——发青的眼眶、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7](p.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