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1)

2017-07-24 01:08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论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
摘 要: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关键词:模因论;程式性模因; 语言使用
  
  一、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
  
  探讨模因存在的内在理据就是探讨模因与模因之间是如何进行对话的。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模因与模因相互之间选择过程中的商讨与顺应,无论是模因生成还是模因理解,模因选择和顺应过程都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该过程中模因之间都需要努力顺应对方。可见,模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与其它模因在特定的环境下处于不断的对话之中。正如Blackmore所指出,模因可以被看作是和基因等价的复制因子,基因之间相互竞争,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模因之间也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Blackmore,1999)。从这一角度来说,模因的对话过程就是融合或排斥过程,即一个有意义的模因融合或排斥过程,哪怕是人为的或是模因间自动的,都会有一个模因之间相互协商或竞争的过程。
  协商或竞争的过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因的内涵一致,这种一致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具体的一致,而是说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因具有某种相似的实质,这个实质就是模因的重组与重构。也就是说,具有相似实质或结构的模因形成了程式性模因。另一种情况,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因的内涵或结构不一致,那么它们就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相关的模因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离开与之发生冲突的模因,寻求与之相互顺应的模因或说与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占支配地位的模因结合起来,最终模因之间相互排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模因寻求与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模因结合起来而形成程式性模因。模因与模因之间对话导致的两种情况必然会产生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和谐美”即程式性模因的形成。例如: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
  例1作为间接请求的语言模因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话语如“Here you are.”等相关的模因结合成程式性模因,才能发挥其间接请求效果。否则它还是一个是否有能力递盐的询问模因,而非间接请求模因。
  可见,模因与模因之间对话其实就是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博弈”(game),在“博弈”过程中模因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采取包括顺应策略、商讨策略、变异策略等不同的策略。同时,每一个模因自身所选择的策略都是依存于对方的策略,因此,模因之间的“博弈”总是存在着一个均衡性(equilibrium)即模因与模因之间的生存问题。这个生存问题必然导致程式性模因的产生,它的产生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控制个别模因的自由泛滥。归根结底,模因的复制与传播靠的是毕竟不是模因本身,最终还是依靠程式性模因的吸纳。
  
  二、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或博弈的结果是程式性模因的形成。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模因之间的对话或博弈的结果产生了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一)概念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程式性模因与 “程式性语言行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一定的语言模因(或模因类型,如礼貌语言模因是一个的模因类型)与相关的语言模因配套,两者形成了稳定的配合。所谓语言模因与语言模因的稳定配合,指的是:只要某种语言模因或模因类型不变,就会出现:一是基本固定的一套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例如,间接言语经常是出于礼貌、面子、权势等原因受到模因宿主的复制与传播。二是基本固定的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步骤。例如,间接言语的复制与传播是根据交际语境来进行的,如果脱离了特定的语境,间接言语模因也就没有产生。三是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和模因步骤的基本固定的配合。例如,间接言语模因所固化下来所产生的特定会话含义。这样,我们把具有以上三个基本固定形态的语言模因类型称为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上一篇:概念整合理论与双关修辞格(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