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1)

2017-08-07 01:46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试论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我国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
摘要:我国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式为思路,代写论文但西方模式未必完全适应我国。实际,尤其是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群体。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作了因子分析,试图探讨该群体英语学习动机来源及其动态特征。因子分析将动机来源分六类:求知欲、教学环境、特定文化背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自我认识。初步结果表明,教学环境的影响占有较大比重并与求知欲及短期目标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英语学习;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动机来源;动机特点。

一、研究背景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就已经意识到了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西方早期对于动机的研究大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如詹姆斯、弗洛伊德等将所有人类行为都用本能来加以解释,沃德武斯等用内驱力改进了本能论的不足,斯金纳等联结派心理学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为核心的强化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及阿特金森等的成就动机论,都对动机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加德纳和兰伯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实现了心理学与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所提出的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以及将二语学习动机进行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与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两分法使他们成为二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二语及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趋向于更加实用化、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研究背景,如匈牙利学者D6myei将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语言、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三个层次以及七个维度,扩展了经典模式。我国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循着西方经典及扩展模式的路子,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动机与其他影响成绩的学习者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内部结构等。高一虹等关于“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以西方的经典或扩展模式为主要思路,然而,西方模式未必完全适应我国实际尤其是我国的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形成了一个独特英语语学习群体,其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就成为一个关键。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出发,一是探讨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二是分析其动机的动态特征,以期对外语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对象是某综合类大学本科一、二、四年级的学生共30名,其中女生11名,男生19名。问卷主体共26题,主要采用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李氏五级量表,探索式反映本科生英语学习者动机的主要来源及特点、学习动机来源及相关特点。因问卷前三题与本文最终欲得出的结果无关,故没有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其他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动机来源
问卷第4题至第26题是对动机来源的探索,对这些题的数据分析显示,KMO=O.528,Bartlett’STest结果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正交旋转(Varimax)将这些选项白然归为七个类别,累计解释总方差的82.685%,与斜交旋转(DirectOblimin)累计解释百分比一致。其中,问卷第21题单独归为一个因子,但考虑到它和第22、23题都是从学习者从自我认识角度出发,且第21与22题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故将第21、22、23题精炼为一个因子,得出最终的六个因子。因子一包括六个选项,无论是最初学英语时劲头足、喜欢学习语言、喜欢英文电影、歌曲,还是向往英语国家生活方式、了解其文化或掌握英语运用能力都体现了人类天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的本能。这个因子与加德纳的融入型动机理论相似,即学习者对于融入另一个语言族群(ethnolinguistic group)的愿望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但学习者并非想要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而只是出于对其文化的喜爱。同时,这也与Edward Deci等学者所提出的内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理论相似,即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是出于对他们单纯的喜爱而不是为了得剑外在的奖赏,这种被内在动机激励的行为旨在达到某种内在奖赏的结果。因子二体现了教学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如教师讲课风格、周围同学、听课人数、多媒体教学、英语教材等。这一冈子从五个侧面印证了D6rnyei和Csiz6r的三个层次中的学习情境层次(Learning Situation Leve1),证明了外在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的影响。冈子三极大地体现了中国特色,包括有利于学汉语、不辜负父母期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这三项,分别从对于母语的热爱、孝心、爱国三个层面表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华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克己奉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献身的传统美德”,同时,重视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即所谓“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因子四与短期目标有关,包括努力学习英语后的成就感、通过考试并顺利毕业,以及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短期目标与大多数长期目标一样,属于工具型动机,但不同的是,短期目标从学习者角度体现了一种被J.布罗菲称之为“胡萝卜加大棒方式” (carrot.stick approach):建议教师在学生表现出目标行为时给予强化,相反则不给予强化;如果学生总是表现出不相容的行为,必要时还可以予以惩罚。因子五包括出国深造、事业发展、个人素质象征在内的三个选项,体现了长期目标的特征。其中,事业发展和个人素质象征比较接近于加德纳的工具型动机理论;但出国深造可能是为了融入英语国家,也有可能是为了将来事业的发展,因此既属于融入型动机,又属于:具型动机。因子六基于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如学习成绩优劣、制定阶段性目标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其学习动机。英语成绩优劣对于动机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了班杜拉的白我效能论,即人们对自己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论证了归囚理论,即过去成绩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制定阶段性目标对于动机的影响可以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及“. 1”原则来解释,认为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略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即输入既不能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不能毫无挑战性,这样,学习者既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上一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1) 下一篇: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