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1)
2017-08-08 05:18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本文作者对目前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摘要:本文作者对目前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模式,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反思作了概括综述,并对小学英语教育提出问题,结合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及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
教育学院办学的一些经验,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职前、职后教师培训方式,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目的是希望能与同行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学英语教育可行之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资格 职前职后培训 教学评定
一、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 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为止,约有700万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每周平均3课时(梅德明,2004)。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通知下发后,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已成了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 年起,全国各地小学开始陆续开设英语课,但各个城市,乡村开设情况不同。总体来说,大城市比乡村小学开始的早,课时多,师资强,设备完善。
以北京为例,1993 年起,北京市在城区和远郊区县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开设了英语课。2001 年,北京市教委决定秋季开学后,崇文、石景山、大兴、顺义等区和燕山石化区的全部小学,东城、西城、朝阳、丰台、门头沟、怀柔等区、县的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先行试点开设英语课,其他部分小学是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2004 年 6 月,北京市教委又下发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全市所有区县小学一年级学生将从 2004 秋天新学期开始时,正式学习英语课程。《课程计划》指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外国语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外语课必修总课时在教育部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国家关于开设小学英语教学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四-六年级每周授课不可少于 120 分钟。香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语言环境,小学英语课每周 7-9 节,每课时 35 分钟,并且英语课和其他学科相容较好,孩子们在其他课上也能接触英语。我们也认为,有条件的地区,小学可增加英语课,课时太少不利于语言的学习。现在北京市小学基本上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每周 4 节课左右, 每课时45分钟,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每周还设有外教课。但农村小学因师资紧张,没有英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英语开课年级很不统一,课时安排每周一两次。英语教学进度不能正常完成。教学资源较贫乏,教学设备设施简陋。同时,小学英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是有关领导部门,组织专家和优秀教师编写,经审批后出版使用,例如,小学英语教科书《新标准英语》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英方专家 Printha Ellis 和编者 Naomi Simmons 以及英语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共同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 2002 年审查通过而出版使用的。《新起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中外专家以及英语教研和特级教师等共同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另外还有
清华大学专家负责主编的一条龙英语教材。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共同的特点是:教材由中外英语教育专家和了解小学的教研员及优秀教师共同探讨,编写,实用性较强。 2002 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持“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100% 教师认为教材有利于说的能力。90% 认为教材语言素材真实、贴近生活。80% 认为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82% 的小学生认为英语教材有趣(梅德明,2004)。Tomlinson (1998)提出好教材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即教材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发展孩子们的自信心,真实的语言,给孩子们发展语言的空间,考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情感因素,发展孩子的智力,美感,情感等挖掘孩子的语言潜能。以上调查证明,大多数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与 Tomlinson 好教材的标准是基本吻合的。并且,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教材有配套的教师手册,活动手册等,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