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2)

2017-08-13 01:29
导读: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使做人的伴侣和爱物,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有好感,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lucky dog, top dog, dog tired, every

  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使做人的伴侣和爱物,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有好感,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例如:lucky dog, top dog, dog tired, every dog has his day.中国民间虽然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在心理上却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例如:狗腿子,狗杂种,狗胆包天,狗急跳墙。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 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来,“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还有这么一句话:像“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这个词在英语里也有,但英美仁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比作肥肉,比瘦肉不更好些?
  3)喻体不同,含义相同。
  中国人常常用“老鼠”比喻胆小,而操英语的本族人将chicken,rabbit 比作“懦夫、胆小鬼”。“猪”在汉语里表示“愚蠢、笨拙”之意,但在英语里,“猪”的形象则被goose 所替代。操英语的本族人谈到某人身强力壮,就会使用 horse来形容;而我们在这个话题下决不会用horse, 而用牛来比喻。“牛毛”在汉语里比喻非常多的意思,按照英语民族的联想习惯,他们到是把众多事物形容为我们极不熟悉的事物---blackberriy(蓝莓)。英语中的Lion 与lioness和汉语中的老虎、母老虎的联想意义是一致的。 汉语用“一箭双雕”,英语用“一石双鸟”。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4)喻体空白,我有他无。
  即所谓的文化上的空白。也就是说,有些说法或行为是一国所有,其他国家没有。中国有些说法外国没有:唱红脸、老油条、炒冷饭、瞎子吃汤圆、半路出家、跑龙套、拍马屁、三头六臂、对牛弹琴、班门弄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等。英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说法。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a green eye, Trojan horse, take French leave, a frog in the throat, a bee in one’s bonnet,black sheep等等。 再如:我们用“四面楚歌”来比喻处境孤立,而英语国人没有这个历史故事,也没有这个比喻。反之,英语里却有meet one’s Waterloo来形容遭到惨败,这样的比喻也不可能出现在汉语里,但汉语里有“走麦城”这一比喻。汉语里的更多例子:吃醋、破鞋、踢皮球、小广播、好好先生、红人等。 大学排名
  
  2 英汉隐喻翻译
  2.1 关联理论
  关于隐喻理解,Grice的认为是说话人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让听话人从中推导出这样的隐含意义。而在会话含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由D.Sperber 和D.Wilson(1986)提出的关联理论描述了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它认为,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关联,这种关联是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做出正确地反映。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自然语言,靠的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何)

  交际者的话语总是提供关联性的最大的信息,明白无误地示意;而交际对象则总是选择关联度最大的假设,即从交际用者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作逻辑推理,从而推导交际者的意图。话语的暗含,如隐喻及言外之意,要靠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
  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都是有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很不相同,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互明”表现在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能“彼此心照”,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认知自然语言意味着理解自然语言;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又有助于我们有效地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
  2.2 隐喻的翻译

上一篇:浅议中俄数字文化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