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现代进展与合理应用(2)

2013-06-05 01:16
导读:。 2.1 传统的抗抑郁 2.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类药物应用最早,起初使用的多为含肼类(hydrazine)结构的MAOI,如异丙烟肼(iproniazid)、苯乙肼(nardil)和异


  2.1 传统的抗抑郁


  2.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类药物应用最早,起初使用的多为含肼类(hydrazine)结构的MAOI,如异丙烟肼(iproniazid)、苯乙肼(nardil)和异唑肼(marplan)等药。使 用后可抑制MAO降解从而提高脑内5-HT与NE的含量,因而改善抑郁情绪。这类药物的肝毒性大,且疗效低,故现已被其他药物所代替。


  2.1.2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 TCAs是国内外多年来使用最广泛的抗抑郁剂,主要作用机制为其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或/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并提高它们在突触间的含量而产生抗抑郁作用。由于这些药物还作用于α1,H1,M1等受体,故在治疗中易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TCA的首创药为丙米嗪(imipramine),其后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是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氯米帕明(clomipramine)和多赛平(doxepin)。这些药物使用剂量为150~300 mg/d,但由于抗胆碱不良反应,国人平均用量大约不超过250 mg/d,否则可出现谵妄状态;还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增殖患者,由于易加重心内传导阻滞,故禁用于心肌病者。TCA治疗中易引致心动过速和认识功能受累,影响记忆力和思维运转,再加上最常见的口干、便秘和体重增加,均影响了治疗顺从性。


  2.1.3 其他杂环类抗抑郁剂 有代表性的药物是四环类的马普替林(maprotiline)和米安色林(mianserin)。前者在国内已广泛使用,剂量为50~100 mg/d,不良反应稍低于TCAs。米安色林为进口药,30 mg/次,qd,少数患者增至60 mg/d,优点是无抗胆碱不良反应,不增加心率,心脏毒性低于TCAs,但有致惊厥倾向,不适用于高龄有惊厥倾向者。


  2.2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是90年代以来畅行全球的新型抗抑郁剂,国内已推广使用。这类药物与TCAs有相同疗效,服法简便,只需qd,而且没有TCAs或MAOIs的不良反应。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SSRI类中的首创药是氟西汀(fluoxetin),20 mg/次,qd,多年来已为全球的畅销药。后来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和氟伏沙明(fluvoxamine)等。


  这些药品的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有所差别,主要是胃肠不适和短暂的焦虑不安或睡眠障碍。发生率10%,由于缺乏盲法对比,报道中的数字差别较大。此外,同类药品种较多,可供选择使用。


  2.3 其他新型抗抑郁剂


  2.3.1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吗氯贝胺(moclobemide)是单胺氧化酶A可逆性抑制剂,它仅对单胺氧化酶A起着抑制作用,与不可逆的MAOI相比对口服含酪胺食物所致升压作用不明显,故无食物禁忌。与TCA相比,吗氯贝胺不影响记忆力又可改善睡眠,患者乐于接受。一般剂量为300 mg,重者可用至400 mg,分2次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仅为胃肠不适或体位性低血压。


  2.3.2 5-HT-NE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为代表药物。本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5-HT与NE再摄取作用起效,但对M1,H1与α1受体无反应,故不同于TCAs,没有TCAs的不良反应。文拉法辛平均用量300 mg,据称起效较快为其优点,少数病例有血压升高的报告。


  2.4 各类抗抑郁剂的安全性[8]


  MAOIs与TCAs均有神经毒性,TCAs兼有心脏毒性,故在只能按规定用量进行治疗。MAOIs与TCAs两类药物更换使用时,也应间隔2~4周的清洗期,否则易发生毒性反应。


  SSRIs中的各种用药安全性较高,过量吞服的致死率也低。但近期发现SSRIs中任何一种药使用过量若再加用TCAs或MAOIs中的药物,或是SSRIs药与上述两种药物过度交替使用较快时,均可能出现称为中枢性血清素综合征(central serotonin syndrom,CSS)的中毒表现,出现腹泻、腹痛、肌张力增高、血压升高和意识不清,重者出现惊厥、昏迷致死 。由上可见,任何一种抗抑郁剂都不应任意叠加合并治疗或随机增加用量,应该注意每一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状况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抗焦虑药物


  焦虑性障碍(anxiety disorder)患病率几乎占的2%~4%,如果再包括恐怖症、强迫症以及各种应激反应、适应性障碍和躯体病症伴发的焦虑障碍,则发病率更高。现在抗焦虑药物对上述病症均有疗效,因此国内外抗焦虑药处方量占各药处方总数的前列。抗焦虑药的安全性虽很高,但使用不当或滥用仍产生了很多的依赖性问题。


  3.1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


  近20余年来,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BZD)抗焦虑药早已取代上的各种镇静药物,成为主流的用药。据研究,BZD药物在中枢作用于GABAa调节部位,强化GABA的抑制功能,启动氯离子通道,产生抗焦虑作用。


  BZD药物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抗焦虑、镇静、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其品种繁多,据近年研究在临床上应用这些药物的实际效能有所侧重,可归纳为:① 以抗焦虑为主的若干品种;② 以催眠为侧重者;③ 以控制激动为主的品种。


  3.1.1 常用抗焦虑的BZD 地西泮(diazepam)为长半衰期的抗焦虑药物,常作为抗焦虑和抗惊厥使用或治疗药物依赖时的替代递减药物。


  奥沙西泮(oxazepam)半衰期为5~15h,排除较快,蓄积少,多用于治疗急性焦虑症或老年焦虑。


  阿普唑仑(alprazolam)或劳拉西泮(lorazepam)均为中短半衰期的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急性焦虑症或惊恐性障碍(panic disorder),显效较快。


  3.1.2 常用治疗睡眠障碍的BZD 艾司唑仑(estazolam,即舒乐安定)用于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者。三唑仑(triazolam)或米达唑仑(midazolam)两者均为超短半衰期的BZD,当前用于治疗入睡困难者。


  氟西泮(flurazepam)可延长睡眠时数并减少睡眠中断。以上各种以催眠性能为主的BZD不需合并用药,长期用药后不应突然中断而须逐减并撤除。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1.3 以控制激动为主的BZD 目前以氯硝西泮为代表,口服或注射可控制阿片戒断时的激动不安或焦虑症时的惊恐发作,口服1~2 mg/次,bid或tid;或肌注2 mg。氯硝安定小剂量口服(1~2 mg,bid或tid)可控制冲动性障碍或人格异常者的激情发作。


  3.1.4 BZD与药物依赖[9,10] 据近年研究,治疗剂量的各种BZD药物皆具有依赖潜力,使用过久均可形成药物依赖性。其中,短作用时间的三唑仑或米达唑仑成瘾性最强。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次之;长作用BZD如地西泮等最低。依赖性形成后,成为低用量的BZD成瘾,即中断用药后的失眠或焦虑的症状反跳及渴望重新用药的内驱力。低用量BZD依赖性,有别于毒品成瘾,属于医源性成瘾,可采取治疗措施逐步戒除。治疗成功者不乏其人,不应形成心理负担。


  BZD依赖问题在于早期防止,即立足于合理短期按规范用药,不应无休止地长期滥用。近来有一种重复、重叠使用BZD药物的倾向,尤应注意避免。焦虑症不须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BZD药物,如某种BZD疗效不佳时应修正诊断或转诊至专科医生改变治疗方案。叠加合并使用BZD将加速产生依赖性或由于肌无力而引起摔伤,故应引以为戒。


  3.2 新型抗焦虑药物


  5-HT1A激动剂丁螺环酮(buspizone)是非BZD药物的首创药,通过激动脑内5-HT1A受体作用于抑制性前膜自身受体来改变焦虑情绪。丁螺环酮属于全新类型的抗焦虑药,它不产生镇静作用,无肌松作用,长期使用也无戒断症状。惟本品起效徐缓,需数周才能发挥作用,不如BZD那么快速,但长期应用无成瘾性,仅可发生短暂恶心、头昏或不安等不良反应,因此,学界与临床人员对本药的评价尚未一致。


   4 抗躁狂药物[11~14]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1 经典抗躁狂药物碳酸锂


  这里讲的抗躁狂药物(anti-manic episode drug)并非泛指控制兴奋躁动的药品,指的

上一篇:浅谈藏药的剂型改进与新技术的应用论 下一篇:盐酸曲马多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