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藏药的国际化探析论文(2)

2013-08-08 01:08
导读:(二)外部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我国地大物博,天然藏材资源极其丰富,为藏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80%以上的藏药是在高原地区取材的。

  (二)外部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我国地大物博,天然藏材资源极其丰富,为藏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80%以上的藏药是在高原地区取材的。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是世界上少有的无污染区之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植物有效成分积累多,生物活性成分一般较其他地区同种植物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人为的环境破坏使部分重要藏药材短缺状况加剧,目前,一些大宗、常用藏药材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以红景天为例,仅西藏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生产药品和品的企业就有10多家,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每年消耗的红景天在400吨左右。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年左右的时间,西藏的野生红景天资源便会枯竭。(注:张学虎、朱霞:《保护濒危藏药资源刻不容缓》[N],《甘肃日报》2000年4月4日。)又如延龄草,由于掠夺性采挖,再生能力遭受破环,分布区域缩小,濒临衰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用物种。(注:赵以莲、曹文虎、张超远:《藏药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青海科技》2003年第3期,第11—13页。)目前,冬虫夏草也面临着无序滥挖的状况。2000年7月,瑞士红十字会在拉萨举办的“关于保护和开发处于濒危野生藏药材资源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藏界权威人士和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青藏高原范围内已处于濒危的动、植、矿物药材进行分析后,列出濒危藏药药材达68种之多,其中一级濒危药材25种,二级濒危药材22种,三级濒危药材有21种。(注:中国藏医藏药网http://www.tibetanmd.com.)
  2、因素。由于药品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属特殊产品,历来受政府法规严格管制。特别是随着贸易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加强了对进口药品安全卫生保障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了解和把握各国有关药品法规动态,成为国际化战略分析中重要的一环。和类似的情况是,藏药中也含有比较高的重金属、少量微生物残余及农药残余,远远达不到国际上有关药品的安全性要求,很难让国外药品监督部门和专家学者相信并认同。再有就是藏药的作用机理比较模糊,难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加以明晰的解释,使西方对藏药的有效性产生怀疑。近年来,各国对天然药物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上有所松动和开放,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取消了对中国传统药的限制,使之有了合法的地位。在英国,仅伦敦就有近1000家中药店,每年进口中药1000多万美元。(注:杨来科、廖春:《论我国中药产业的成长性及国际化战略》[J],《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第3—15页。)德国和法国政府的医药界都承认草药可作为合成药物的替代品,草药已有许可证,并可在药店以药物或OTC药物销售,其医疗费用纳入医疗范围。就连限制最严格的美国,也对中药产品的认定不再要求是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和安全可靠的混合物。这些对天然药材限制的逐步放松,也给藏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3、因素。直到目前为止,中药,包括藏药,仍然被多数西方国家排斥于正规药学之外,仅能以替代医疗的方式存在。通常是作为保健食品增补剂或食品添加剂,不能标明其作为药物的适应症和治疗范围,不能作广告宣传,也很少能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思想也大相径庭,东方人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西方人来说是难于理解的。更不要说作为中国少数的藏族人民对医药的理解,与西方人的理解就更具有鸿沟了。藏医藏药是以实践经验为主体、以复方和整体治疗为特征的科学思想体系,对疾病进行调理性治疗、非定量描述,这些与药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在西方科学及医论中也找不出准确、清晰地说明藏药的概念性词汇。因此,要西方社会理解、接受和使用藏药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文化交流的过程。
  但是,另一方面,新世纪消费结构的变迁,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为藏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毒副作用与抗药性以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寄希望于天然药物来解决问题。尤其是针对许多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与保健,天然植物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藏药的国际化战略选择
  
  (一)目标确立
  国际化战略首先要立足国内。应当进一步巩固藏药的地方支柱产业的地位。以四川省为例,作为大省的四川,也是全国中药材资源最丰富的省份,2001年,中药材对全省农民平均增收的贡献率为87.3%,(注:吴明桦:《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中藏药产业的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2页。)中药材生产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在四川省的推进,“中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那么作为藏药,除了对经济的贡献,发展藏药的积极意义,还体现在提高民族自尊心,继承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其次,国际化战略要放眼世界。目前,国际的中药及植物药销售额每年达300亿美元以上,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日本汉方药占70%以上、韩国汉方药约占10%,而我国却仅占5%的份额,更不用说藏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和市场大小了。2002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药监局、药管理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中药现代化纲要》,把中药国际化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到2010年要有2—3个品种以药品身份正式进入欧美主流医药市场。(注:张平:《基于合作的中药国际化战略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1期,第174—175页。)改变“目前国内90%的中医药制药企业面向的是国内市场,仅10%的企业对外出口”这一现状。藏药大有可为,我们要充分发挥民族特色和优势,努力把“民族的”藏药,打造成“世界的”藏药。
上一篇:浅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