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药的国际化探析论文(3)
2013-08-08 01:08
导读:(二)战略措施 1、产品改进。 ①剂型改进。传统藏剂 型用量大,不便于服用和携带,也不利于卫生指标的控制,和国际药品剂型流行与发展趋势格格不入。
(二)战略措施
1、产品改进。 ①剂型改进。传统藏剂型用量大,不便于服用和携带,也不利于卫生指标的控制,和国际药品剂型流行与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藏药要走出国门,应研制和开发适应国际需求的新剂型,如:胶囊、片剂、口服液等。在对传统剂型进行改造和创新的同时,应注意保留药材的质、气、味,以满足藏医辨症施治,随症加减的需要;努力提高药品质量标准,采用现代化检测方法;尽量做到体积小、重量轻、剂量准确、易于服用、包装精美、标签详尽、说明准确等。
②工艺改进。传统藏药多是将生药研成粉末,直接制药。这样制成的药物崩解度不好,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现代藏药应充分采用现代的制药技术,例如用水、酒精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经过浓缩成稠膏,再将稠膏经真空喷雾干燥制成药粉,经过分离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最后制成成药。
2、产研结合。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企业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模仿生产,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新药的研发上,走创新之路。目前,许多藏药生产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科研院所,如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成立了藏医药研究所。或者,另一个选择是医药企业与现有的科研单位组建战略联盟,这样可以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在分担研发风险的同时,有利于对资源的再次整合,如西藏诺迪康药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进行藏药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而奇正藏药集团公司则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藏药与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
3、国际合作。以我国大部分藏药企业目前的实力,在国外设立全资子公司并不容易,因此借助海外合资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对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扩张产业规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合资与合作中,我国藏药企业应严格把握比例,特别是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时,轻易放弃控制权可能导致知识产权和未来收益的流失。因此企业应该尝试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权,充分挖掘合作收益。此外,在国际合作中,还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保护,能保护的及早申请,通过的手段使资源创造的财富得到保护。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藏药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绝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保护藏药材资源首先应当加大对藏药材资源的力度,通过政府宣传和立法双重渠道来加以保护,并严厉打击非法采集捕杀和买卖珍稀藏药材资源的行为。其次,投入资金研究药材的生态环境和品种基因,以实现野生资源的人工驯化栽培;建立野生藏药保护基地;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源,寻找和使用珍稀濒危藏药材资源代替品的研究工作等。通过这些多重渠道来保护、扩大和再生产药用资源,以解决发展藏药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藏药国际化的可持续。
5、。藏药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国际化首先必须是中国和藏族文化的国际化。藏药长期封闭在藏区的狭小范围内,“养在深闺人未识”,普通人对藏药的一些肤浅了解,也大多是通过广告、媒体得来,认识偏差较大。藏药的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藏族文化从藏区到全国、再从全国到全世界的传播过程。消除文化屏障,以科学的态度宣传解释藏医药的有效机理和文化内涵,才能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们理解和信赖藏药。具体传播方法包括:①藏医经典古籍文献的现代和出版;对藏医药文献中重要概念和词汇的英译名进行统一界定;对外发行外文版藏医药专著、杂志和报刊,建立相关网站。②加强藏药领域的国际交流,鼓励藏医药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积极与国外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扩大藏药在国际医药界的影响,如1993年西藏自治区分别组织了中国藏医代表团和藏学代表团赴欧洲11个国家和南美5个国家进行访问讲学,使印度、尼泊尔、泰国、意大利、美国等相继成立了藏研究机构。(注:贡布、占堆:《发展藏医藏药,振兴民族医药产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年总第73期,第63—64页。)③一些藏药龙头企业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奇正藏药通过建立藏医药文化展示馆,让消费者亲身体会藏医药与藏文化的奥秘,通过文化的薰陶使消费者理解和最终接受藏药。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中国藏药咨询网http://www.zy66.com.
2、杜建彬:《浅谈产业的国际化战略》[J],《北京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第49—54页。
3、王建平、翟铁伟、郝小良:《探析中药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药业论坛》2005年第11期,第1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