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论文
2013-12-12 01:10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胰岛素 自1988年起Reaven[1]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 胰岛素
自1988年起Reaven[1]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以来,有许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相关研究近年来一直为国内外内分泌、心血管学界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
1 胰岛素抵抗的概念和判定标准
胰岛素抵抗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
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水平。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代谢综合征中的胰岛素抵抗标准: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当地人群下1/4位点[2]。但实际上由于钳夹技术难度较大,不能在临床推广应用。在国内流行病学或临床研究时IR程度可应用HOMAIR进行估测,可用所研究特定人群的上四分位数作为IR的分割点[3]。
胰岛素抵抗的预测标准较为一致,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腰围可成为胰岛素抵抗的预测标准[4,5]。
需要指出的是胰岛素抵抗一般是指对血糖的效应低于预计水平,所以所有测定方法均针对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的其他效应如对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并未考虑在内,早期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糖代谢外的效应明显,肥胖是个典型表现,所以众多研究均认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或腹围)对胰岛素抵抗有预测作用。但是临床低胰岛素血症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并不少见,如部分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耗竭低下,血胰岛素水平反而降低,但是仍存在胰岛素抵抗(应以钳夹技术测定),所以基于高胰岛素血症的研究理论可能在临床实际情况中存在偏差。
2 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的关系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应用后多数研究支持高血压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以胰岛素钳夹试验研究墨西哥裔美国人高血压患者发现AGT,NOS3,NPPA,ADRB2,ADD1,and SCNN1A等高血压基因也是胰岛素抵抗的基因标志[6]。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胰岛素抵抗现象[7,8],这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为高血压发病原因。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结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的机制:(1)交感神经系统(SNS):胰岛素可引起交感神经活化。(2)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为一血管生长因子,长期作用可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管壁增厚[9]。(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糖的良好作用及降压提示胰岛素与RAAS的重要关系。一些临床试验(LIFE、HOPE、VALUE、ALLHAT)都一致显示,阻断RAAS系统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4)肾脏效应:胰岛素在生理范围内增加可致水、钠潴留。(5)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可抑制PI-3激酶活性并抑制NO合成酶表达[10]。(6)胰岛素能刺激主动脉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内皮素,且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7)胰岛素影响细胞电解质平衡,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血管收缩,周围血管的阻力增加。
目前一般胰岛素浓度均指免疫反应性胰岛素,包括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和中间产物。有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浓度增高,高血压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原差异有显著性,而真胰岛素差异无显著性[11]。是否高胰岛素原血症导致高血压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3 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
3.1 抗高血压药物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3.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近来循证医学研究(CAPPP、HOPE、ALLHAT)证明干预RASS后,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结果。可能的机制之一是由于阻断RASS减轻胰岛素抵抗所致。目前多数文献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12~14]。
3.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抑制AngⅡ的作用较ACEI更完全,目前循证医学观点一致认为缬沙坦可使新发糖尿病的危险降低,LIFE研究洛沙坦组新发糖尿病较阿替洛尔组低25%,VALUE研究中与氨氯地平组比较,缬沙坦组新发糖尿病危险降低2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