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II与传统肿瘤治疗措施配合在晚期肿瘤
2014-11-26 02:13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白细胞介素II与传统肿瘤治疗措施配合在晚期肿瘤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
论文摘要:经临床验证:以白细胞介素II和传统抗肿瘤的化疗及化瘀活血、抗凝、抗癌、扶正祛邪的综合性治疗晚期肿瘤病人,86例,其中结肠癌30例、胰头癌6例、胃癌38例、乳房癌12例,具有一定的效果。目前,
免疫学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分子
生物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I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扩增T淋巴细胞的作用,能诱导和激活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细胞)及TLI(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它们都有很大杀伤病毒及细菌、感染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I还能诱导其它淋巴因子(如干扰素、肿癌坏死因子等)的产生和分沁,肿癌延续性免疫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正不断取得进展,并与传肿癌治疗措施相配合,可望提高疗效。
正文: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晚期肿瘤病人86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52例,均已婚,年龄36——69岁,平均50.3岁。
本组中结肠癌伴肝转移或腹腔内转移者30例,30例均将原发灶切除后,其中12例行肝动脉插管治疗,18例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白细胞介素11、5——FU治疗。胰头痛未被切除6例、胃癌36例,其中原发灶被切除24例,未被切除12例,11——Ill期乳腺癌12例。均行乳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
在86例病人中有54例进行了一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白介素II和中草药治疗。其中20例使用白介素11和中草药及传统肿瘤化疗一个疗程。(其中进行二个疗程的12例)。
在以上病人中,有12例在胃动脉放泵插管,注入白细胞介素II。6例以腹腔导管内注入白细胞介素II一疗程。6例从腹壁内注入白细胞介素II一疗程,其余均行静脉内注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 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增强作用:
许多癌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在与致病因子的斗争中失败的结果。白细胞介素11(IL一2)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于(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分子量为15KD),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IL——2能促进T细胞,B细胞的分化、成熟、维持T细胞活性,还能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并转化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促进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诱导或为杀伤肿瘤的新型细胞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促进抗体形成,促进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淋巴毒素的产生和释放。由于IL——2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故IL—2有很好的抗病毒、抗癌作用和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世界上已有多家实验室和公司研究了制备纯化重组TL一2的方法,并已将纯化的TLL一2应用于治疗肿瘤和免疫缺陷及感染性疾病。实践证实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 给药、观察:
在86例人中,输入白细胞介素II后,发生低热4例(体温<38℃=高热6例(体温>38.5℃)有皮疹6例,腹痛12例(白细胞介素11输入腹腔内的病人)。所有病人均无恶心,呕吐,使用IL——2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电解质紊乱、休克及全身水肿等症状。在治疗前后,我们对24例病人作了CEA测定,发现其在治疗后,CE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 果
我们对本组病例进行了随访,其中有14例死亡,死亡病人均为原发灶未切除或在复发以后再来作白细胞介素11综合治疗的病人。所有乳房癌根治术后的病人或胃肠道肿瘤原发灶被切除的病人均较好,且很少发现有远处转移。
在本组病例中,其中1例因回百部癌作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在腹腔原有8X6XIC3大小肿瘤残留,在用IL一2综合治疗前,先用B超测患处大小后,进行1一2个疗程的治疗,在第一疗程结束后,作B超测定发现残留肿瘤约4X6CM3大小,2个月后复查未觉明显增大,该病人至今仍健在。另有一例胃癌术后腹腔内广泛转移,复发,并引起完全性直肠梗阻,有能进食,在治疗前作肛指检查发现直肠腔内不能通过食指尖。因有直肠梗阻。予以用十二指场引流管作直肠中药及IL——2作保留给药,一周后病人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且原肛门口有正常粪便排出,再作肛指检查,发现直肠胫内可较顺利地通过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