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5-04-04 02:35
导读:药学论文毕业论文,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该病均继发于肢体微小创伤之后,局部溃疡创面沿肢体纵轴慢性、顽固性蔓延,全身症状较轻,不同于其它部位的坏死性筋膜炎表现。10例病人均治愈。[结论]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在治疗上细菌学检查结果仅作为参考,全身支持、局部清创、药物辅助是治疗的要点。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肢体;诊断;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多发生于腹部及会阴部的创伤或手术后,而发生于肢体者则较少报道,由于此类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一般性感染,病程常迁延数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常造成肢体的残缺。自1995~2003年本院共收治此类患者10例,经治疗均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4~63岁,平均35.4岁。发病部位:下肢3例,上肢7例。发病原因:局部封闭3例,针刀手术2例,微小刺伤2例,神经松解术后1例,脚气感染1例,无明显原因1例。发病后至入院时间,25d~10个月不等,平均入院时间3.5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大多数入院较晚,肢体均有较大范围创面,但创面表现并不一致,大多无明显红肿,创面既可在一个部位潜行性不断扩大,也可在一个肢体上沿长轴跳跃性发展,形成多个创面,而创面之间的皮肤外观基本完好。创面中大多无明显脓性分泌物,而以组织坏死变性为主。创面常呈慢性迁延性扩展,一般不累及肌层组织,大多沿深筋膜表面蔓延。全身表现:该类患者大多体温正常,少数体温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发热,经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可逐渐降至正常。10例患者中有1例患有糖尿病,6例存在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8.6~10.2之间,5例白蛋白量在正常值以下,所有患者均食欲不好,免疫球蛋白化验均在正常值范围。所有患者均在1家以上医院就诊及治疗,早期均认为是一般性感染,长期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有8人有过2次以上的清创及切开引流手术,均不能有效阻止创面慢性扩展蔓延,创面一般仅累及有微小创伤的肢体,病程短者仅累及肢体微小创伤附近的一部分,病程长者则沿微小创伤部位向肢体远近端蔓延并累及整个肢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3 细菌学检查
本组病人入院后均做过2次以上的细菌学检查及培养,每次均行普通细菌培养和厌氧细菌培养。10例病人创面中均检出普通细菌,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即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革兰氏阴性菌,有2例病人创面组织培养中,发现厌氧菌,在细菌培养的同时所做的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所培养出的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血培养均无阳性结果。
2 治疗方法
2.1 全身营养支持
本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虽然一般情况良好,但体质均较虚弱,为此在外科治疗前均给予输血,静脉给予白蛋白、氨基酸等以提高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1例合并糖尿病者,给予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
2.2 外科治疗
一矣患者全身状况改善后,即对创面行彻底清创,术中尤其注意对创面边缘部位皮肤深层、筋膜组织的处理,因为创面常呈潜行性扩展,所以,清创时应将正常皮肤下的病变筋膜组织及其覆盖的皮肤一并切除,最好在将肉眼所见的病变组织切除后,再将周围1cm内的正常皮肤及筋膜组织做扩大切除,即使如此也很难保证将病变组织1次清除,常常需要2次或2次以上的清创。本组入院后有3例经1次清创成功,有5例经2次清创成功,有2例经第3次清创后成功,清创成功的标志为清创3~5d后创面清洁,肉芽红润新鲜,无分泌物,创面周边皮肤无潜行性腔隙及破坏,反之则需再次清创,清创时除了切除病灶组织外,应用双氧水反复浸泡创面,一般浸泡5min后,冲洗,再用碘仿或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10min,反复2次。在清创术中及术后即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对大多数抗生素均耐药,故宜选取患者未曾使用过的高效广谱抗生素,同时应用抗厌氧菌的甲硝唑等药物。清创数天后如创面红润、清洁、肉芽新鲜无感染迹象,1周之内修复创面。由于肢体坏死性筋膜炎一般不破坏深筋膜,故在修复时常不需皮瓣,只需以中厚皮片局部植皮即可修复创面,本组中除1例因整个单侧上肢破坏,累及腋窝,给予上肢截肢、1例部分肢端截肢外,均经植皮修复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