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目的 探讨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损伤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 38 例(44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26足,Ⅳ型2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术后完全负重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按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总评分51~100分,平均83.7分,优12足,良23足,可7足,差2足,优良率79.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优良,充分认识骨折的损伤机制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属不规则骨,解剖结构复杂。跟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可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近年来对关节内跟骨骨折更多倾向于手术治疗,以降低骨折后病残率。我科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采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38 例(44足),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44足),其中男36 例(42足),女2 例(2足);年龄22~52 岁,平均37 岁。受伤原因:高处坠伤25 例(30足),车祸伤10 例(11足),滑跌伤3 例(3足)。其中合并胸腰椎骨折6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 例,股骨颈骨折2 例,股骨干骨折1 例,胫骨平台骨折4 例,胫腓骨骨折5 例,骨盆骨折1 例,脾破裂1 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26足,Ⅳ型2足。受伤至手术时间8~22 d,平均12 d,均在局部肿胀缓解,皮肤皱褶后进行。对创伤反应重发生张力性水泡者加强脱水消肿治疗,待水泡完全干燥后再行手术。本组行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40足,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4足,取自体髂骨植骨32足,同种异体骨植骨8足。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麻,患者侧卧位,下肢止血带控制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自外踝尖以上5 cm处,于腓骨与跟腱之间向下,平行跟腱走行至外踝下方约2 cm处。弧形转角,平行于足跟外缘延伸到第5跖骨基底部,锐性切开皮肤软组织直达跟骨外侧壁骨膜。注意可能跨过切口内的腓肠神经,于骨膜下锐性剥离,将皮瓣掀起避开,穿入两根克氏针将其插入距骨内,完整显露跟骨外侧壁。自跟骨结节轴向钻入1枚直径5.5 mm Schans钉,向远后侧牵引,恢复跟骨长度和Bhler角。同时外翻内旋、内外侧挤压跟骨体,以恢复跟骨宽度。将跟骨外侧壁向下翻开,显露后距下关节面,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撬起塌陷的跟骨后关节面,下方植骨支撑,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分别从侧位、轴位、Broden位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放置跟骨钢板,避开骨折线拧入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