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的实施模式与成功要素研究(2)
2015-02-16 01:41
导读:“体验”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学术界主要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地展开了对体验及体验营销的研究。目前关于体验营销的研究主要是由国外学者进行的,我国学
“体验”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学术界主要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地展开了对体验及体验营销的研究。目前关于体验营销的研究主要是由国外学者进行的,我国学者对于体验营销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借鉴Schmitt在《体验营销》中提出的体验剧场模型,结合我国市场特点和消费者特征,对体验营销的实施进行探讨。
二、Schmitt关于体验剧场与角色的理论
Pine II和Gilmore在其《体验经济》(2002)著作中说道:“在任何企业中的每一个层次,员工们需要理解在体验经济中,每项业务都是一个舞台,因此工作就是剧场。”他们提出了体验剧场的概念,甚至把剧场按稳定性和动态性区分为舞台剧场、街道剧场、配合剧场、即兴剧场四种形式分别进行了描述,并据此建立了剧场模型,同时认为,在这个剧场当中,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角色挑选这一步骤一直都在发挥着核心作用,任何商业的成功明显地依赖于挑选合适的人扮演恰当的角色。这些理论和模型为后来Schmitt建构体验营销的理论体系和体验剧场模型奠定了基础。
Schmitt在其《体验营销》(2004)中深入论述了其体验剧场及角色理论思想,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剧场模型(图1),并且阐述了体验营销的要素构成。Schmitt认为,企业就是表演者,
职场就是剧场。体验好比一场戏剧,体验剧场模型拥有与舞台产品一样的要素构成。在服务体验过程中,顾客和体验营销人员都在体验剧场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同时,角色的扮演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体验效果的评判与角色期望相关联。
图1 体验剧场模型:Schmitt.体验营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Schmitt的体验剧场模型使人们知道,体验演出的整体表现是演员、观众、设施之间动态互动的结果,员工的专业水平、能力,甚至服饰、风度与态度行为,都会影响客户对所获得的体验的评价,其影响丝毫不亚于演员的舞台着装与角色扮演,体验设施的场景、道具、设备、照明、温度、色调等,都影响到客户对体验的期望及其对体验质量的评价。而且,前台的成功体验表现必须依赖后台的大力支持。总之,体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具备多种戏剧特征,诸多戏剧要素相互影响全面的展示,改变或重新设计任何一种要素都可能赢得和营造不同的体验表现。Schmitt还进一步将体验营销的构成要素区分为设施、产品、服务和互动体验过程,认为是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了客户的体验过程,共同创造了客户的体验价值。
三、体验营销的实施模式与成功要素
基于对体验营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我们提出如下关于体验营销实施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1.体验营销实施的基本假设
(1)“情感人”假设:消费者是感性的,并且越来越感性,人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理性消费者”、“价格敏感者”的形象特点正在发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冲动情绪和情感的支配。
(2)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主要缘于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是很科学的,人的精神需求主要包括感官、情感、精神、心灵等方面的内涵,体验营销就是围绕这方面做文章。
(3)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加剧: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人们生活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消费层面就是人们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以定制化、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为主要形式的体验营销模式恰恰能够满足这一发展需求。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企业生存竞争的残酷性: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留给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围绕4P、6P、4C的营销策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突破创新的发展之路,体验营销把传统的4P工具放在一边,转而将重心移向消费者的心灵,不失为一种新的营销思维。
2.体验营销实施的一般路径(9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