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的实施模式与成功要素研究(4)
2015-02-16 01:41
导读:(5)有效体验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正如体验剧场理论所说,体验营销好比剧场表演,体验剧本的实现需要借助演员的表演过程的展开,在这个体验过程中
(5)有效体验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正如体验剧场理论所说,体验营销好比剧场表演,体验剧本的实现需要借助演员的表演过程的展开,在这个体验过程中,整体的策划协调必不可少,前台后台的支持配合也很重要,多种体验要素(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舞台、员工表现、体验品牌、体验文化、体验传播等)能否整合协调成为关键,只有成功的策划组织并有序的整合展开,整场表演才可能成功,体验者才可能从中享受到体验活动所赋予的某种提供物。在体验营销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开展内部体验,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让员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并富有专业水平和专业精神,因为员工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体验顾客的体验感觉生成及体验满意度评价;其次,有效的体验活动有赖于顾客的积极参与,因此要注意提高顾客的参与度,特别要兼顾体验主题内容的新颖性与体验成本的问题,体验过程的新颖、简单易操作与低成本是吸引顾客积极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因,这里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与精神成本。
(6)顾客体验实施的延展与客户保持。根据Pine II和Gilmore在其《体验经济》中的观点,“体验是从服务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提供物”。从服务营销的角度考察,体验作为一种无形产品(一种服务),必然存在“售后服务”的问题。一次完美的体验活动应该延续到此次体验之后,甚至需要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才能使业已产生的美好体验固化成为习惯,并由此形成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因此,体验实施必须延续到体验之后,这就需要引进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一种后续的营销策略,它的目标是通过与客户的交互式沟通,建立良好的长期客户关系,创造顾客忠诚。 四、体验营销实施的四大基本原则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适用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指向体验营销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行业选择。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体验营销的。体验营销要求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消费需要一个明显的过程,才能有体验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卖大米的、卖农药的、卖儿童
服装的、卖书的、配眼镜的、看病的就极少采用体验营销,而旅游、餐饮、房地产、IT、电信、医疗器械、家用电器、汽车、美容化妆品等行业则广泛或必将广泛采用体验营销的模式。
(2)合法性原则。合法性的问题主要指向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在一个法制管理的国家,任何经营行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体验营销本身、体验营销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违法经营或抗拒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以及《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等。
(3)适度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涉及社会伦理规范、社会道德标准、社会文化要求的软约束的问题。一项体验营销活动能否被当地顾客接受,各地差异很大,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因为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会有差异,因此价值评判的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当然会不一样。对此有人提出营销道德、道德营销甚至过度营销的问题,目的都是探讨营销执行的道德尺度和道德标准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超过顾客的心理承受界限和心理标准,事情的性质就会改变,比如服务过程中热情是好事,但过于热情则会令人生厌,正所谓“过犹不及”。
(4)经济性原则。这个原则很显然就是指向投入与产出、经营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企业的职责首先是要赢利,然后才是管理与创新,赢利才能使企业有能力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企业关注财务指标、关注投入产出的经济性指标,这是天经地义的,任何只追求效率考核而忽视效益测量的做法都是偏颇的。但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经济性的追求、投入产出的测量不能成为企业仅仅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行为的借口,企业要做好短期核算、短期收益与长期投资、长期回报之间的平衡,不能因为眼前利益的“经济性”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远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