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析及营销对策(2)
2015-06-23 01:00
导读:主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有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被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无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所受刺激既可能是由外
主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有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被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无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所受刺激既可能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内部因素产生的;既可以是主动刺激,也可以是被动刺激。主动刺激、被动刺激主要反映消费者受刺激时的状态,它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途径;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许多具体刺激点,实际上它们均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产生不足之感的决定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二)“不足之感”阶段。不足之感指消费者在受到刺激之后,产生了缺少什么并由此需要此物(商品或劳务)的感觉。此时,消费者产生了消费需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者的不足之感既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还可以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消费者的不足之感既可能是因消费者自己认识到而产生,也可能是因经厂商诱导而产生。据此,我们可树立一个重要的观点:需求不仅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例如,药物牙膏等产品的成功即是这个营销理念的佐证。
该阶段的特点是:有了不足之感,就可能产生消费需要。
(三)“求足之愿”阶段。求足之愿指消费者在产生了不足之感之后,自然产生了满足、弥补此不足的愿望,即萌发了购买此物的动机,希望通过购买之得到满足。在此阶段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需要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后,才能转化为购买动机,条件为:(1)消费需要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程度;(2)市场有能满足其需要的对象。2、购买动机是可以诱导的。
(四)“搜集信息”阶段。消费者在产生了购买某产品或某服务的动机之后,开始着手了解和搜集各种有关信息,以帮助对此产品或此劳务的了解,为日后的分析评价和进行购买决策提供依据。消费者搜集的信息一般有正式渠道信息和非正式渠道信息两种。正式渠道信息是指厂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如广告;而非正式渠道信息则是指未通过大众传播发布的信息,如消费者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消息。消费者希望通过搜集信息解答三个问题:1.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所购商品?2.可选择什么牌子的商品?3.入选牌子的商品,在上述标准中的评价如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会设法收集尽可能全面的资料;2.该阶段是营销部门引导消费者实现被动购买的最佳时机。
(五)“分析评价”阶段。指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和搜集到足够多的商品信息后,消费者依据自身的情况对可供选择的商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作出相应的综合结论,为下一步进行购物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
该阶段的特点是:1.消费者是以自己的选择标准来评价商品的,总的要求是物美价廉;2.当消费者对商品缺乏了解时,其亲朋好友等人的意见常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六)“购买决策”阶段。指消费者在经过上述诸阶段后,作出相应购买决策。购买决策包括:购买原因决策、购买目标决策、购买方式决策、购买地点决策、购买时间决策、购买频率决策等内容。购买决策的方式有:个人决策式、家庭决策式(可细分为夫君统治型、太太至上型、分而治之型、共同协商型)和社会协商式。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有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个人经验(具体表现为情趣爱好、个性、自我形象、购买经验、风险经验);外部因素有家庭、参与群体、消费指导者、文化(包括风俗、爱好、习惯、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念)等。
该阶段的特点是:任何一个因素均可能导致消费者作出不购买的决策。
(七)“购买行为”阶段。购买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在购买动机的驱使下,以货币换取商品的行动。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三种类型:1.试购;2.重复购买;3.系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