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基因传承与进化(3)
2016-02-29 01:00
导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因,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因而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因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因,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因而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突变作为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它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即普遍性、随机性、稀有性、有害性和不定向性。应该看到,品牌的进化,同样必须依靠品牌基因的突变和变异来实现,这是品牌进化的普遍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品牌的进化和扩张有加速的趋势。自主品牌要崛起,要立于世界强手之林,就必须顺应这一大势,积极寻求品牌扩张之策,寻求在推动品牌基因变异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品牌的进化和升华。然而,该演化过程,同时还存在风险和挑战,把握不好,自主品牌可能会在基因突变的过程中,迷失方向,陷入困境,最后有可能在与狼共舞中,被厮咬得遍体鳞伤。
中国白色家电行业的迅速崛起,成为自主品牌实现基因变异,进而实现品牌进化,最终挺进世界市场的生动写照。海尔电器集团从青岛的一个举步维艰的冰箱企业,成长为全球白色家电制造的跨国集团公司,其品牌的突破和全球化的经营思路,成就了其今日的辉煌。20多年前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技术和无形资产,到后来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以及从“琴岛-利勃海尔”到独立品牌“海尔”的历史性跨越和定位,促成了现今的国际化运营模式的海尔集团。试想当年的海尔如果依附于德国利勃海尔的名头,不作适时的品牌战略调整,今日国内家电的龙头老大可能就要换作他人了。
品牌基因的变异不一定总是进化的代名词,我们能够规律性地发现,有那么一些名牌,由于品牌成长过程中的某些决策和战略失误,品牌基因变异带来的是困惑和窘境。例如,“五粮液”的品牌基因在大量繁殖买断品牌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茅台酒的品牌基因,在不断偏离“国酒”的传播中也逐渐地变异——国酒的强势地位受到了影响,逐渐淡化成为一个缺乏消费理由的品牌。我们看到的是市场功利的诱惑,使得这些名牌的基因变异发生了扭曲,丧失了精品名牌一些本原性的东西,一些应该坚守的品质和内涵,在所谓的品牌延展和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逐渐地变得模糊。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自主品牌基因变异诱致因素分析
自主品牌看来还需要学习不少东西。如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科技差距逐渐缩小的背景下,如何促使自主品牌突破自我,实现品牌基因的变异和进化,从而强化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和提高对消费潮流的引领能力,是国内汽车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创新点。就车型设计而言,过去单纯的抄袭和模仿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市场地位,一个鲜明自主的品牌基因才能够让消费群体增强对品牌的认知度,实现整个品牌价值的提升,这是目前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相比而存在明显的差距之一。
自主品牌基因变异,是在开放系统的外因诱导、内生的求变思维以及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企业生存环境下进行的。系统的自闭和缺乏活性,正是机体基因僵化或无应激的体现。品牌系统的封闭保守,同样反映出经营者缺乏对市场的重视,企业资源严重脱离分工协作的市场体系,这种品牌体系是极其不正常的。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里,品牌系统的开放性一直为经营者所重视。
在系统足够开放的前提下,品牌基因的变异还必须引起足够的外部扰动因子的干扰来实现。如开放的市场,对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是必要的措施,但并不是任何的市场开放,都能够造就本国企业的优势品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具有先发优势的老牌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以其超强品牌席卷发展中国家,使许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品牌的新奴仆。
企业经营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者往往需要考虑在更高层次的素质提升。在企业资源条件范围内,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最能体现领导者的价值取向,进而明确企业的调整方向,带动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外延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