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3)
2016-09-05 01:02
导读:三、体验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调整 心理学 家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全部的思维中,处于意识层面的只占5%,大量的思维存在于潜意识中。旅游
三、体验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调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全部的思维中,处于意识层面的只占5%,大量的思维存在于潜意识中。旅游者的需求欲望同样如此,大量消费需求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沉淀在需求意识的底层,甚至潜意识当中,只有通过营销手段等外力才能将其唤醒。面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趋势,乡村旅游经营者应积极通过营销手段来尽可能唤醒旅游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创造美好的旅游体验,使旅游消费者达到自我实现层次。
(一)设计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主题
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主题是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的基础。如果缺乏鲜明的主题,消费者就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主题的本质是针对某一目标市场,突出文化内涵,并以高度形象化语言概括,以最终形成品牌为目的的营销过程。体验主题不一定是企业经营使命的简单重复,但它应该作为体验设计的指导性纲领,将企业的各种活动和产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体验型行业,其产品定位集中体现在主题上,即体验主题化。乡村旅游主题应该从作为其动力来源的乡村意象中提炼出征服旅游者内心的“品味”概念。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乡村旅游地的特色,应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显个性,通过细节强化主题。乡村旅游主题应强调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得以体现。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地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主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整合各种感官刺激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即利用人体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开展以“色”悦人、以“声”动人、以“味”诱人的体验式情景营销,并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使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感官营销可令消费者识别产品、引发购买动机、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如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和感人的魅力,国外有一种理论叫“七秒钟色彩”,即对一个人或一种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之内以色彩的形象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并产生独特的促销效果。由此可见,感官因子给产品所创造的高附加值是惊人的。
以视觉为例,乡村旅游地的景观设计要突出乡村特色,注重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如在设计建筑时要尽量运用当地的木材、石料、竹子等自然材料。除色彩要与环境协调外,还要杜绝诸如垃圾成堆、厕所卫生差等“视觉污染”。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愈令人难忘,因此,应该围绕主题把食、住、行、游、娱等各种服务用“体验”的观念整合起来,营造一个乡村特色浓郁的体验性场景,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三)激发游客的情感
情感营销是以消费者内在的情感与情绪为诉求,通过激发和满足顾客的情感体验来实现营销目标。从消费实践来看,消费者总是关注产品与自身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产品。情感营销的核心应该是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提供使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由此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情感营销的范围可以从一个温和、柔情的正常心情到欢乐、自豪甚至是激情的强烈的情绪。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了解用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黄洁认为“乡土情结”即土地情结和家情结是乡村旅游需求的根本动机。乡土情结驱动下的游客希望通过参加乡村游暂时“逃离’’喧嚣的城市生活环境,体验乡村生活,贴近自然与泥土,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因此乡村旅游情感营销要触动游客内心对土地、对自然、对家的特殊情感,以创造其喜好的情感体验。亲近自然、远离喧嚣、贴近人心、爱心的奉献、亲情的呼唤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运用情感营销策略的基本诉求。例如大理白族的“三道茶”民俗歌舞表演,完全按照白族礼俗的仪式展现在游客面前,传递出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对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