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品牌及其发展对策(2)
2016-09-22 01:19
导读:区域品牌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而逐步形成,是产业集群信息传播的载体。区域品牌是品牌发展的新层级现象,品牌区域化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
区域品牌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而逐步形成,是产业集群信息传播的载体。区域品牌是品牌发展的新层级现象,品牌区域化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参与国际竞争必需和有力的武器。提高我国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不但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利用区域品牌的竞争优势。
3.国家层面。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我国,我国企业也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品牌专家安霍尔特(2005)认为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能够加强国家与世界的交流,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从而加速经济发展。国家品牌形象,主要有两大决定性因素,一是产品因素,二是国家因素。其中产品因素是最主要因素。所以国家品牌可以视为该国所有产品的形象总汇。其意义在于,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原产地形象作用机制的品牌效应,影响消费者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看法和理解,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发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反过来作用企业和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目前,我国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销售情况整体上不理想,大部分产品受到“低档产品”的待遇。主要因为我国产品一向以低档产品的形象出现。受到这个观念的连累,我国也成了“低档产品”的国家形象。
(三)自主品牌结构模型关系分析
1.企业自主品牌与区域自主品牌的关系。产业集群由众多相关企业组成,企业自主品牌与区域自主品牌也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如果企业品牌是一棵树,那么区域品牌就是整个森林,产业就是整个森林树木的主体。从这个比喻中可以看出:两者所属的主体不同。企业自主品牌属于单个企业,是企业获利的有力武器;区域自主品牌归产业集群所有,没有明确的利益主体;品牌效应不同。企业自主品牌是为单个企业服务,品牌效应有限,区域自主品牌是区域产业内企业所共享的,具有公用物品的特征,能为单个企业遮风挡雨,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区域品牌作为区域企业产品形象的代表,与企业品牌相比,具有更广泛、更持久的识别效应、聚集效应;两者的互动关系。企业是区域集群的主体和基础,企业品牌是区域品牌的有效支撑,区域产业规模和优势反助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可以借助区域品牌的庇荫、背书效用,追加优势作用迅速增长,产业集群内企业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品牌,区域品牌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品牌的支持。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如“中国鞋都”—温州,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生产大量质低价廉的鞋,使“温州鞋”与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这也给温州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害。但1987年杭州武林门广场的一把大火烧醒了温州人。在温州市政府“质量兴企、品牌立市”的号召下,在红蜻蜓、康奈、奥康等企业自主品牌的带领下,温州鞋业形成了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效应。从此,温州鞋业脱胎换骨,有了巨大的发展。
所以说,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终目标。企业自主品牌与区域自主品牌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统一关系。
2.企业自主品牌与国家形象品牌的关系。国家品牌形象是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该国产品及其他服务的印象及评价所形成的。从营销角度来讲,国家品牌形象的大厦是由企业产品形象的砖石在国际市场上所垒起来的。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类似于母品牌与子品牌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有利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和成长。相当强势的国家品牌形象能凸现国家形象的公信力,有助于企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美国产品打入我国市场和我国产品打入美国市场,其难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国家品牌所表现的公信力不同,对企业品牌的贡献也不同。国家品牌形象可以通过原产地作用机制和背书效应提高企业品牌有国际市场的表现。同样,企业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卓越表现,又能促进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正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说:“代表日本左边脸的是松下,代表日本右边脸的是丰田,品牌就是国家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