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自主品牌及其发展对策(3)

2016-09-22 01:19
导读:第三次Anholt-GMI国家品牌指数(Nation Brands Index – NBI)调查显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给予了相当高

  第三次Anholt-GMI国家品牌指数(Nation Brands Index – NBI)调查显示,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在25个国家的海外品牌中将中国产品列入前十位。我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得益于“中国制造”,而“中国制造”得益于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良好表现。
  可见,企业自主品牌与国家品牌形象是统一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企业自主品牌促进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国家品牌形象反育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
  3.区域自主品牌与国家品牌形象的关系。区域自主品牌和国家品牌形象都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都对企业自主品牌具有背书效应。区域自主品牌和国家品牌形象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我国首个以区域品牌注册的商标,温州中国鞋都的集体商标—“中国鞋都名品”。温州鞋业这个区域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被认可,既有利区域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有利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同时,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区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我国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
  从生产环节上看,很多企业集中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业、食品、五金、玩具等。在这些企业中贴牌生产十分普通,往往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主技术,但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又没有什么风险,因此比较热衷。据一份广东东莞市2004-2005年对企业调查资料显示,很多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的压力和动力不足,特别是一些被认为是“科技企业”的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主动意识。试想这些科技企业都没有创新冲动,其他企业就更难以让人期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 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没有形成互动
  我国产业集群经过二三十年的成长,有了很大发展,且产生一些基于制造工厂意义上的知名区域品牌。但是许多区域集群缺乏对区域品牌重要性的理解,对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关系的认识不够,使我国区域自主品牌建立处于不理想的状态。有些集群企业依托区域品牌和区域技术支撑体系,相互模仿,不注重创建品牌,“搭便车”心理强。企业自主品牌对区域品牌没有形成更有力的支撑,没有形成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的效果,从而使集群品牌衰落下去。如在金华火腿业和景德镇陶瓷业这两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品牌之下,几乎没有知名的企业品牌。江西景德镇陶瓷业由于没有做强单个企业品牌,企业自主品牌意识淡薄,使其业主地位遭到佛山、潮州等地的挑战。其结果是,2004年“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
  (三)企业界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
  由于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甚至许多大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与人才,使企业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品牌高度雷同。我们目前品牌数量很多,但是核心价值不清晰、缺乏个性、品牌气质趋于雷同;品牌不带来销售。很多品牌非常有名,却没有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没能在消费者内心根植品牌的核心价值,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持续的销售,其后果就是广告一停,销量马上就下滑;品牌防御性很差。一旦出了问题,就会马上垮掉,甚至是内部人事的变动也会导致品牌的贬值;品牌价值难以获得持续增长。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如何打造自主品牌缺少一个清晰完整的体系认识,从而造成了企业做品牌的盲目性,花巨大成本做了大量的广告,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品牌的建设没有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没有进行长远有效的规划。曾风光一时的标王“秦池酒”和“爱多 VCD”昙花一现,不久就在市场上消失了,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自主品牌创建应当制定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融合企业的一切营销价值活动,同时以品牌化战略和品牌架构,不断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营销观念之比较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