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权利论学毕业论文网(3)
2014-01-25 01:29
导读:2 “日”和“免费”——人类资源人类共享 自然和遗产区、博物馆、馆、景区等场所定期实行免费开放日,是实现人类资源人类共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
2 “日”和“免费”——人类资源人类共享
自然和遗产区、博物馆、馆、景区等场所定期实行免费开放日,是实现人类资源人类共享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将每周的某一特定时间确定为免费日,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每周三博物馆免费,梵蒂冈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免费开放,瑞士洛桑博物馆每月第一个周日免费,日内瓦大多数博物馆常规展览常年免费,英国伦敦大多数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开始由定期设立免费日过渡到完全免费。中国在2008年由几个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的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由博物馆、艺术馆的免费日,开始逐步向公益性旅游景区延伸。如杭州市政府几十亿元开发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确定每周一“向所有的地球人免费开放”。许多城市的一些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城市公园、园林等也逐步走向免费开放。
公共资源、公益性旅游景区由收费到设立免费日、到完全免费,不仅仅代表着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公平思想得以认同和实现的象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人类的自然遗产和文化财富,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旅游中受益。
3 “旅游券”——政府、企业对责任与义务的暂时兑现
政府和旅游企业发放旅游免费券和旅游折扣券,是承担责任、义务的政府和企业对公民旅游权利的一种暂时性的兑现。
2009年1月杭州市政府出台政策,宣布自2009年2月到4月启动“杭州人游杭州”优惠季活动,使用杭州市民卡到杭州所属旅游景点旅游可以享受五折优惠。3月开始,当地旅游部门通过广场促销和邮政直邮投递,向上海、江苏等地市民发放总金额4000万元的杭州旅游券,游客可以持券在指定的旅游景区、游船公司、餐馆、茶楼、足浴和旅游演艺场所抵价使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政府在费用上的资助、发放免费旅游券,企业的价格折扣等,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一种对责任和义务的担当,而不能异化为某一个特定时段的促销或救市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有时会被一些不良企业所利用;一些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仅仅把这些行为作为的手段,而忽视了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是应该引起社会、特别是政府关注和重视的。
4 社会化机制——政府、企业应承担的义务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使所有的社会群体都能够享有旅游的权利,需要建立一种社会化机制,国家通过、法规和制度,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参与旅游。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受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夏天
的近30万英国大学生中,预计8万人既无法就业也无法继续深造。英国政府计划拨款资助这些“失业”
参加由英国“罗利国际”青年组织发起的海外(旅行目的地包括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印度、加纳和斐济等)旅行活动。在为期数月的旅行中,参与者除观光外,还充当志愿者,帮助当地民众建造学校和卫生设施等。“罗利国际”旅行项目人均花费3000英镑(约合5007美元)。政府首批计划赞助500名毕业生,赞助总金额50万英镑(约合83.45万美元)。
英国政府的这一行为仍属于暂时性的;社会化的旅游机制,应是建立在律法规基础上的一种长效机制,涵盖多个层面、多种模式、多种途径的旅游促进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领域:
——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的修学或游学旅游制度;
——政府、社区福利制度下的旅游资助机制;
——企业的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成长(
培训)旅游制度;
——残疾人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的制度化资助机制; ——政府与机构合作的低息或免息旅游借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