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刑事和解对我国刑事法制度的挑战及融合(2)

2014-02-27 01:13
导读:二、刑事和解与犯罪本质 在我国,关于犯罪本质的通说理论是危害性说。犯罪的本质被界定为“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而且是行为人对统治

  二、刑事和解与犯罪本质

  在我国,关于犯罪本质的通说理论是危害性说。犯罪的本质被界定为“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而且是行为人对统治者所确立的社会秩序的最极端的藐视和破坏。在这种体系下,犯罪是对国家的犯罪,对被害人的危害行为在本质上也是对国家利益的破坏,所以,国家要动用刑罚作为对犯罪进行反应。所以,刑事和解制度在实体法领域内涉及到对犯罪本质的认识的重新界定,刑事和解赋予被害人和犯罪人在犯罪处置上的某种实体决定权,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不仅并不矛盾。在有被害人的犯罪中,犯罪行为从其本质上看,固然是侵害社会的,但其同时也是对被害人利益的侵害。危害社会和侵害被害人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犯罪行为而得出的结论。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但社会危害性的表现和内容则是侵害被害人的利益。没有后者的存在,前者就是虚幻不实的。不仅要以国家的角度认识犯罪的性质,而且要以被害人的角度认识犯罪的性质,其实是对国家和市民社会分野事实的承认,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现实的要求和体现。

  三、刑事和解与基本原则

  刑事和解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刑事犯罪应该受到刑罚的处罚,但刑事和解后,加害人不再受到刑事追究,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可是罪刑法定原则并不排除法官考虑犯罪人事后的悔罪态度和赔偿损失的行为等情节而在规定的幅度内自由裁量适当刑罚。行为的刑事处罚性取决于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当事人达成和解,被害人损失得到赔偿,犯罪的社会危害影响已经降低。法官据此对加害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是刑罚个别化的体现,和司法机关考虑犯罪人事后的悔罪态度和赔偿损失等情节而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自由裁量是一致的,均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同理,刑事和解也与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念相符,无论是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中的“刑事责任”等同于刑法理论上的刑事责任,还是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中的“刑事责任”理解为“人身危险性”,这两种观点在人身危险性是除罪行之外,影响和制约刑罚轻重的重要因素上是一致的,即刑罚不仅要与罪行相适应,也要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这一点表明,在刑法理论上,刑罚应当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已经成为共识,而这恰好构成了刑事和解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刑事和解与刑罚目的

  刑事和解可以使犯罪人不受到刑罚处罚,无法发挥刑罚应有的打击功能,容易使人轻视刑罚的威摄力而积极实施犯罪,影响到刑罚的功能。我国刑罚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被害人的深度参与及其宽恕,在对被告人的特殊预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确也弱化了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但在刑事和解制度运作下,行为人可以通过与被害人和解,避免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结果,表面上看的确是对刑罚惩罚功能的弱化,但是刑罚的目的也不单单是惩罚,从刑罚的目的与刑罚的功能的关系来看,目的决定功能,功能服务于目的,所以在刑事和解中,刑罚的惩罚功能退居于次要的地位。刑事和解制度正是对传统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的合理补充,虽然弱化了惩罚功能,但却收到了一味惩罚所不具的效果。

  五、刑事和解与诉讼构造

  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我们的诉讼模式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前我们控诉双方的对抗,然而在刑事和解的模式下,被告人是认罪的,这样对抗就转变为合作。刑事和解的诉讼模式,既不是以前的职权式的,也不是对抗式的,而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式的模式。这就要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法律观的转型:(1)由长期以来的国家本位的思想转变为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2)刑事诉讼的模式从长期以来的被告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被告人-被害人为中心。(3)在现有的对抗式的诉讼构造中增加合作式机制。

  刑事和解制度确实引发了一场刑事法理念的革命,它挑战了犯罪与侵权的严格划分;挑战了以国家与被告人的关系为核心的刑事司法化制度,提出了全新的基于合作的刑事司法正义观;它挑战了传统刑事法理论追求的结果公平、程序公平的二元价值结构,提出了不拘泥于结果正义和程序正义之外的以社会关系的修复为代表的司法和谐价值。这种挑战顺应了改革开放整体社会发展趋势,顺应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

上一篇:浅谈国际民事诉讼讼内陆与香港的管辖权冲突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