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挪用***共同犯罪要紧扣“身份”
2015-03-04 01:10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认定挪用***共同犯罪要紧扣“身份”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挪用***罪是司法实践中
挪用***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一种职务犯罪,本文作者从犯罪主体方面进行考察,将挪用***的共同犯罪分为三种情况,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了深进。
工作职员共同实施:重点是如何理解“集体”决策
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职员共谋、共同挪用***的,当然构成挪用***罪的共犯。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家工作职员在挪用***的过程中,往往于事前或者事后,在领导班子内部与个别成员甚至全体成员进行“”,形成所谓的“集体决策”。对这种“集体”挪用行为,应当如何处理,界存在两种主张。一种主张以为,刑法中挪用***罪没有规定单位犯罪,“集体”挪用不构成犯罪;另一种观点以为,对这种行为应当依据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符合共同犯罪条件的,以挪用***罪论处,反之,则不成立挪用***罪。
笔者以为,根据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挪用***罪只能由人构成,不存在单位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挪用***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个自然人。根据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不论是挪用人与使用人共谋,还是两个以上的挪用人共同挪用,只要他们在主观上有共同的挪用***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共同的挪用***行为,都成立挪用***罪的共同犯罪,故“集体”挪用当然可以构成挪用***罪的共犯。但是经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挪用***的行为与单位行为往往不易区分,对这种情况能否均以挪用***罪论处,关键要看是否具备挪用***罪的特征——即行为人主观上出于私利性,客观上实施了擅自支配***的行为。假如单位少数领导甚至全体领导损公肥私,擅自将***挪回个人使用的,则构成挪用***罪的共犯。假如单位领导经集体研究讨论,为单位利益挪用***给他人使用的,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论处,而不构成挪用***罪。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集体研究挪用***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但并非所有的“集体”挪用都是共同犯罪,实践中很多所谓的“集体”挪用并不真正反映集体意志,只是被作为掩饰挪用的手段而已。假如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自己提议武断拍板,抢先形成所谓“集体决策”,集体研究走过场,或者利用职权已实行了挪用行为,又向“集体”成员“打招呼”,以及向集体成员谎报情况、诱骗形成所谓“一致意见”,然后实施操纵等,并不能体现“集体”意志,也不应以集体挪用对待,对于这种为了逃避的制裁,以集体为幌子,实则为个人挪用的情形,不能以挪用***罪的共同犯罪处理,只能以挪用***罪的单独犯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国家工作职员与普通职员共同实施:要考虑***的用途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不具备特定身份的人可以成为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在无身份者能够参与真正身份犯的部分实行行为的情况下,还可以与有身份者构成共同实行犯。对挪用***罪而言,非国家工作职员因其身份所限固然不能单独实施挪用***犯罪,但他可以教唆或帮助国家工作职员实施该罪,或者与国家工作职员共谋,由国家工作职员实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的行为,而由非国家工作职员单独实施或与国家工作职员共同实施使用***的行为,从而可以构成挪用***罪的共同实行犯。
当然使用人要成为挪用***罪的共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主观方面,使用人与挪用人具有共同挪用***的犯罪故意,即使用人不仅要有“用”的故意,而且还要有“挪”的故意。假如只有“用”的故意,未与挪用人形成“挪”的故意,则不构成共同犯罪;而且这种共同故意必须是在挪用***前形成,即属于事先共谋的共同犯罪。在客观方面,使用人必须参与实施了挪用***的行为,如指使、教唆国家工作职员挪用***回自己使用,或者参与策划如何挪用***、如何掩盖挪用行为等。据此在以下情况下,使用人不能成为挪用***罪的共犯:1.挪用人将***私自挪出,以个人名义将***借给使用人,使用人对该款的真实来源并不知情;2.使用人向挪用人借贷时固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挪用人出借的为***,但其并未参与策划或指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