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中的试错:法理学研究方法中的猜想与(7)
2015-09-19 01:05
导读:[5][英]卡尔·波普尔著:《猜想与反驳》,傅纪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66--69页。 [6] 参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7页,相关的说法还有列宁。
[5][英]卡尔·波普尔著:《猜想与反驳》,傅纪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66--69页。
[6] 参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47页,相关的说法还有列宁。列宁说过"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地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尽对的人类熟悉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2页。
[7]关于"前有"的概念,来自海德格尔,他是这样论述的:人的文化背景、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那个的知识水平,精神和思想状况,物质条件,所从属的民族的心理结构等等一切,他一存在就为他所有,即他、形成他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前有。前有始终隐而不现,他决定此在的理解和解释。转引自:刘放桐主编:《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60页。
[9] [英]卡尔·波普尔著:《猜想与反驳》,傅纪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47--83页。
[14] 同[9]注,第74页。
[15] 如洛克在《政府论》中所表达的,为美国的《独立宣言》所极大程度包容;而这种假设性的方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 1页。
[19] 同[9]注,第73页。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状态本身就是假说,那种以为"古典自然法学家从人类自然状态下不存在的客观历史事实出发……"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本来就没有客观上的自然状态,这和我们的方式恰好相悖。前引自:吕世伦著:《法理的沉淀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页。
[20] 同[9]注,第65页。
[21] Thomas Hobbes, leviathan, F.M 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