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2015-12-14 01:05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关于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所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条件和基础,是我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依法行政,简言之,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治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固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
依法行政原则,从酝酿到提出直至确立,在我国还只有十多年的时间。198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道提出,国家治理“要从依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建立健全法制,依法办事”。此后,行政
法学者呼吁国家要重视和加强行政法制,在行政治理领域实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1989年,罗豪才教授主编的高等法学教材《行政法学》提出了行政正当性原则即依法行政原则。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
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教师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从而正式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
十多年来,在党中心、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我国的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突出表现在:
(一)行政立法步进“快车道”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行政治理基本上是以“人治”为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职员主要是依政策办事,依领导人的指示、命令办事,当时人们大多只知道有刑法、民法和法,而不知道应有行政法;只知道司法机关应依法办案,而不知道行政机关应依法办事。从八十年代开始,这种状况才逐渐改变,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法规,逐步以依法办事取代依政策、依领导人批示办事,及至八十年代中期仍缺乏规范行政行为、行政责任、行政救济的基本法律,行政治理的大多数领域尚无法律调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职员行使职权所遵循的仍然主要是政策性文件。此后,国家立法步伐加快。截止,全国人大及其常驻委会通过了近200个法律或决议,其中大多数是行政治理方面的法律;国管院制定了700多个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也制定了30000多个行政规章。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基本方面已经有法可依。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行政治理朝向法治化
近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推行依法行政,使行政治理逐步朝法治化方向迈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职员的法治意识有所增强,尤其在高中级行政机关,这方面的转变更为明显,更为突出;二是行政治理决策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开始注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注重决策的正当性、性;三是在行政治理的实施过程中,仅仅依靠政策办事为不仅依靠政策而且更要依靠法制,依法办事;四是行政救济渠道开通,一些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得到补救,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五是行政治理队伍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1993年8月,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条例》,各级公务员制度已初步建立,人事治理很多制度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站是行政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务院已经实施了机构改革,部分省、市的机构改革也已进行,整个行政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行。
(三)行政诉讼制度已建立
我国法制史有几千年,诉讼制度也有差未几同样长的。但我国法制史主要是刑法和刑事诉讼史,民法和民事诉讼在国家法制史中地位很低,行政法则只是“官”对“民”的统治工具,行政诉讼几乎没有地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试行)》,首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这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胎儿。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该法自199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换的作用。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颂,《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8.6万起,其中约有40%的案件原告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