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环境犯罪严格责任原则之有限适用

2017-07-29 01:22
导读:法学论文毕业论文,浅析环境犯罪严格责任原则之有限适用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陶卫东    摘要: 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是刑法理论界长

陶卫东
    摘要: 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是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理论难题。严格责任引入环境犯罪固然有助于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减轻检控机关证明责任、提高诉讼效率等司法效益,但同时也必然带来扩大对环境犯罪的打击面、突破传统刑法罪过理论以及随意出入罪等司法弊端。而现代刑事法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保持平衡,以牺牲人权保障来换取惩罚犯罪的司法成效是得不偿失的。环境犯罪中引入严格责任同样必须合理平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诉讼目的,应当严格控制环境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即只能为了有效保护被害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必须受到法定条件的严格规范,且必须重视推定等证明方法的贯彻和运用。
    关键词: 环境犯罪;严格责任;归责原则;刑法谦抑 

    伴随经济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犯罪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由于环境犯罪具有专业性、多变性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造成了证明犯罪主体主观故意或过失的困难。我国刑事法律的基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环境犯罪毫不例外地适用刑事过错责任原则,即认定犯罪必须证明犯罪主体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有学者认为,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这一归责原则显然己无法应对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严厉性,但又往往滞后于环境犯罪的客观现实。环境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困难,我国刑法坚持的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必须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即有故意或过失才能追究实施危害环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致使很多客观存在并时有发生的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由于行为人主观故意不明确或难以举证证明,而导致了定罪的困难,使一些严重危害环境的犯罪难以受到刑罚的制裁,不利于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和预防。而另一些学者对此持相反意见,如英美刑法中规定刑事严格责任原则的目的,一是为防卫社会的需要,二是为便于刑事诉讼的需要;严格责任原则不符合以严重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本质属性的要求;我国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侧重点则是对未然之罪的预防。对于一个己经尽可能地采取了预防措施,主观上没有罪过的人,仍然让他负担刑事责任,或在没有查明行为人主观罪过的情况下,便让其负担刑事责任,不可能收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效果。因此,本文欲对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以期找出更适应我国环境犯罪的归责原则。  

中国大学排名


    一、严格责任原则的理论界定  
    严格责任又称无过失责任,是近代西方民法中的一项归责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无论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过失还是无过失,只要其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侵权行为人就应承担法律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可以在不必证明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的前提下即可确认其犯罪。严格责任作为英美刑法的一种归责方式,是与近代高度危险工业的发展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性后果的不断出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西方严格责任理论分为相对严格责任、绝对严格责任、新新过失理论。相对严格责任实际上是一种高于通常的合理注意的责任标准,责任产生于应该避免的伤害事件发生之处,不论当事人采取了怎样的注意和谨慎,只要发生损害就承担责任。但它不是由某些制定法设定标准的绝对严格责任,即使承担严格责任,当事人仍然可以进行某些有限的责任抗辩,如已经尽到合理注意则不在其列[1 ] 。严格责任,是指因违反某种安全的绝对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并不以伤害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为条件,通常应用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或产品责任的案件中,又可以称为绝对责任或无过错责任[2 ] 。新新过失论,是由新过失论发展而来的理论。传统的旧过失论以结果预见义务为中心,新过失论以结果回避义务为中心,但要产生结果回避义务,就必须有结果发生的预见可能性,即只有在能够预见结果发生的前提下,行为人才具有采取回避措施,避免所预见的结果发生的义务。新、旧过失论都将预见可能性的内容理解为具体的预见可能性,即对于结果及其与自己行为之间的基本因果关系的预见可能性。但新新过失论认为,在危害环境的过失犯罪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不需要有具体预见,只需要对危害后果可能发生存有一种危惧感,就应当担负防止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义务。新新过失论最早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的日本。日本的森永牛奶事件是该理论产生的一个动因。新新过失论主张鉴于环境犯罪危害的重大性,应对行为人提出高度的结果回避义务。作为结果回避义务前提的预见可能性,不要求有对具体结果的预见可能性,只要行为人具有某种不安感、危惧感就认为有预见可能性。[3 ] 我国在《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中也确立了一些民事行为责任的严格原则,环境损害案件就是采用这种归责方法。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4 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41 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英美刑法实行严格责任,“在某些特殊的犯罪中,即使被告的行为不具有对被控犯罪必要后果的故意、放任或者过失,即使被告对必要的犯罪条件没有犯罪意识或行为过失, ⋯⋯他也可能被定罪。”[4 ] 从国外环境立法来看,一些国家也在环境犯罪中有条件的采用了严格责任。在英国严格责任确立始于19 世纪一个常被引用著名的案例———赖兰诉弗莱彻案。英国1956 年《空气清洁法》规定,造成烟囱冒浓烟的,应负刑事责任,而不论其是否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恶行。在美国侵权法采用严格责任始于产品制造者责任,由1916 年著名的案例麦克弗生诉别克汽车公司案所确定,该案原告从零售商处购得被告所造汽车,因车轮缺陷致车倾覆而受伤。美国最高法院认定:对于汽车等能致人身危险的物品,尽管制造人与买受人没有合同关系,制造人也应对买受人负注意义务。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再生法》规定,凡是法人成员排放危险物或在未经许可的场所处理危险物而未报告有关主管机关的,不论该法人领导是否知道,均应负刑事责任。严格责任在英美刑事法中出现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日本严格责任制首创于1939 年的《矿业法》。日本修改后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水污染控制法》规定,只要排污物对公众生活或身体造成了损害,无需查明排污者的主观心理即可追究其刑责。新加坡《海洋污染防治法》第10 条规定,任何未按照规定携带有关油类记录簿的船舶、其船主、船长或船舶代理人都应对此行为负罪责,偿付5000 新加坡元以下的罚金。[5 ]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理论上分析,严格责任原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剖析:第一,严格责任原则是相对于过错责任原则而言的;第二,严格责任原则原为民法中的一项补充归责原则,它仅适用于特定的侵权行为,并且受到严格的限制;第三、环境侵权行为使用严格责任原则是各国民事立法的普遍取向,但是否可以直接在环境犯罪认定中使用严格责任原则则存在很大争议。第四、环境犯罪使用严格责任可能与传统刑法理论发生严重冲突。等等  
    二、环境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之比较  
    1. 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在英国刑法中,普通法和制定法均存在严格责任。普通法上的严格责任包括以下四种: (1) 公害罪,指违背法律或不履行法律义务,因而阻碍、影响、或妨害他人行使基本权利的行为。此罪必须有部分公众受其损害,阻碍公路交通、制造噪音就是典型的公害罪。(2) 诽谤罪,包括中伤性诽谤罪和亵渎性诽谤罪。前者也称刑事诽谤罪,是指以长久性的形式公布对某人或某一类人具有诽谤性内容的行为。该罪有抗辩理由:一是公布的内容是真实的,且公布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且对公众绝对的或有条件的特权;二是本人不存在罪过,后者也叫渎圣罪,是以长久性的形式公布攻击基督教义、圣经、英格兰教会信条、上帝、耶稣或其他圣者内容的材料的行为。只要所公布的材料具有伤害和侮辱宗教情感的意图,行为人就构成此罪。在莱蒙和欢乐新闻一案中,上议院的大多数人认为唯一需要证明的犯罪意图就是公开发表侮辱性文字的意图。无需证明被告企图击基督教,或是打算震惊或侮辱基督教徒,或者甚至也不必证明他清楚那样的字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效果。(3) 蔑视法庭罪,是指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发表有证据不准确的文字,以致影响陪审员的决定,即使发表者诚实而合理的相信所表达的内容是准确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国刑法中是否有严格责任犯罪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在美国刑法中,由于从联邦到各州都已实现刑法法典化,因而不存在普通法上的犯罪,也就更谈不上有普通法的严格责任了”[6 ] 。也有学者认为,美国没有联邦普通法,因而一般的刑法资料对美国普通法的严格责任不作介绍,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存在。在制定法中,严格责任罪大多是触犯管理法规的行为,主要规定在《交通法》、《食品法》、《酒类和药法》以及其他内容相关、性质类似的地方法规中。这些条款大多是关于公众健康和福利的,所以需要严格责任,表明社会的严格要求,控诉判罪时不必要求证被告人有主观心态。在阿尔法塞尔有限公司诉伍德华案中,被告为了防止生产污水流入河流,使用了一个通过溢水通道连接到河流的沉淀池,并安装自动式水泵防止溢水。由于水泵被草木堵塞。脏水溢出污染了河流。没有证据表明被告知道污染已经发生,或者他们存在任何疏忽。但是,被告最后被定罪。考虑到刑事惩罚的严厉性,所以绝对责任条款只限于轻罪(或违警罪) 范围。[7 ] 当然,实践中,适用严格责任的并非都是轻罪,如法定强奸。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模范刑法典》对严格责任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它把绝对责任罪称为“违法行为”,即可以判处较轻刑罚(限于罚金) 但名称不叫犯罪。
    2.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大多学者认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主观罪过是构成犯罪,负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因此不承认严格责任。对于主观上无罪过的行为纳入行政法领域,通过行政法加以调整,这样就可以和传统的刑法理论相一致,而且又可以惩罚、遏制这种行为。但是,仍有学者认为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存在严格责任。意大利刑法学家杜里奥•帕多瓦尼认为:“在我们的刑法典中,至今仍残存着有不少‘客观责任’的规定。仅仅根据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这种因素是客观责任的构成要素的话) ,或者某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如刑法典第539 条规定中的被侵害人的年龄) 来确定行为人的刑

[1]   

    上一篇:浅论国家政治决策与刑法的变革 下一篇:没有了